油画传中国多少年了?
油画传入中国,可以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 当时来华的耶稣会士把欧洲的绘画用墨笔画在中国的纸和绢上,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推广基督教义,他们又尝试着将油画颜料直接涂抹在布或木板之上,但这一做法也并未成功。直到明末清初,意大利传教士汤若望于公元1634年进献“自鸣钟”的同时,通过附赠礼物的方式向中国人传播了西方的油画技艺。从此,西方的油画开始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从工艺上看,古代的油画制作十分复杂,需要经过绘画面、调色、刷底、敷彩、晾干、修整等十几道程序,其中任何一道工序都会影响最终的效果。古代中西方油画家的作品水平虽存在差异,但都力求保持画作的精致、完整与写实。
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进步,如今的油画制作已变得愈发简单高效——许多油画材料已被制成颜料剂型,画家们也可以使用底漆、刮刀等进行作画,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并增强了表现力。尽管现代油画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工具材料也越来越便捷,但是无论技法如何改进,油画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未变:即由光和影的关系所形成的立体感与空间的深度,和以线条、明暗所呈现的客观形。
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油画关注现实世界光色、空间、结构等视觉要素,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状态。人们常说“油画是‘看得见’的艺术”。同时,油画的语言也是丰富而多义的,它既可以是“写真”,也可以是“写意”——这取决于创作者具体的审美选择和表达需要。我们可以这样说,油画是一种具有写实基础上的写意性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