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术从何时开始?
1973年,天津美院举办“素描教学研讨班”,吸收当时在造型基础领域里的优秀教学方法,融合中国传统的笔墨韵味和学院派的严谨,形成了一套独具风格的素描教学体系——即“天津美院素描体系”。这一体系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院校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各个美术单位的专业人才,也涌现出像何家英、孙志国这样知名的画家。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诸多前卫思潮扑面而来。作为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的天津美院,其素描教学同样受到广泛影响。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1994年,学院成立“视觉设计系”,打破以往纯造型的艺术设计划分方式,开启了多元并进的学术思路。
自此以后,学院的教学体系中增加了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视觉传达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对原有的造型专业进行拓展和升级,引入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新的教学体系下,学院的学生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的专业学习。学院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生源的结构也开始发生着变化。除了传统绘画功底扎实的考生以外,越来越多的考生是带着强烈的设计意识和想法来到学院门下的。 进入新世纪后,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艺术设计类专业异军突起,迅速占领学院教育的版图。2005年,学院整合院系资源,成立“设计和公共艺术学院”,原属四系的平面设计专业并入该院,分设平面设计方向和视觉传达专业方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日益凸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学科应运而生。作为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学院,天津美院顺应时势,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于2016年成立“人工智能与设计新校区”,开拓新的学科发展空间,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文/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