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艺考?
首先,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高考体制是一个偏文科性的体制,在高中的时候大部分学校都会设立文科班和理科班(当然有些特殊的地方会设置双语班),这种分班制度使得学生在中学阶段就选择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到了大学,大部分专业基本上都属文科类或者理科类,这样的分类方法也使得学生能够比较顺畅的按照自己的特长发展下去——虽然社会上很多行业都需要综合型人才,但是高校专业设置和高考制度的框架已经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优先满足学生的选择性需求,换言之就是先满足学生的选择权然后再考虑如何培养通才。
而艺考则是在这整个体系中一个相对特别的存在,它既保留了选才的属性,又兼具了一定的应试特征,这是由艺术的特点决定的。 艺术不同于文化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这个实践性不仅体现在创作过程之中而且也体现在对于人才素养的要求之上。
举个例子,学习表演这个专业除了需要具备一般的语言表达、形体、性格等测试内容之外还需要有基本的台词功底和舞台表演能力(即要求考生具有较好地艺术表现力),这些素质不仅仅是将来专业学习所需要的,也是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适应工作需要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艺考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实际上是在考察学生的可塑性以及是否能够适应艺术学习的要求。 而如果从选拔的专业层次上而言的话,其实大多数的艺术类专业都属于“应用转型”的性质,也就是说从本科层次起绝大多数艺术类院校或者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定位都是以应用型人才为基准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前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导致所有专业的设置都要朝着应用型的方向转变。
从选才角度看,艺考能够比较准确的找到适合艺术专业学习的学生。 其次,从个体看,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学习专业的权利,艺考不仅能够满足学生选择专业的需求而且还能让学生提前感受自己是否适合所报考的专业。比起那些被调剂到不适合自己的专业的同学,通过艺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至少在一开始能确保学习的主动性,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发展潜力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最后,不可否认,艺考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招生比例、录取公平性等问题,但是这并不能影响艺考作为选才方式的合理性和存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