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白丁书法家有多少?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这是人们对书法与书写者关系的最普遍的看法。 这种看法有道理吗?当然有理,但从实践来看又未必如此简单。同样写一手好字的人很多,但写字好的人性格特点未必一致;有的人性格内向,但却写得一手潇洒豪放的字;也有的人看似豁达风趣,但他的字可能规规矩矩、一丝不苟。 “字如其人”更多体现在一个人的书法创作中。一个书家的风格往往是其性情、气质、阅历等综合因素的反映,这种风格一旦形成,往往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有人说:“欣赏一个人的字,就仿佛看到了这个人的灵魂。” 不过这种“犹如看到灵魂的画”的说法似乎有些神秘主义,其实,从书法艺术本身来探讨这个问题或许更靠谱一些。
众所周知,汉字是抽象符号,它不像拼音字形那样可以通过发音进行再现。正因为如此,书写者必须在脑海中对其进行二次创造——进行形象化的表达,而这种表达会因每个人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乃至审美取向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情况。这种由于书写者个人特征导致的风格差异正是“人如其字”“字如其人”的最好诠释。 但是这里要注意区分两个问题:
一是“字如其人”并非指书写者的字要像其人一样,容貌平平,其貌不扬;二是“字如其人”绝不是说书写者的字一定要如其人优秀。所谓“字如其人”说的是一个人的字要有如这个人一般的个性,而不是要求这个人的字必须达到什么高度,书写者大可不必为了求“像”而刻意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