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料翡翠怎么看?
“明料”即已去皮的翡翠原料,其特征一般较为明显,行家们大都根据这些特征来判定一块原料是否是“明料”。 由于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翡翠原石都已经经过了人工的抛光打磨,再结合翡翠原有的特征(比如:透明度、结构、颜色分布情况等)及自然光下的外观,我们可以比较方便地判断这块原料是不是“明料”了。 当然,也有部分无皮的翡翠原料,想要鉴别此类原料是否需要刮磨加工成器型,行话也有“十摸九不准”的说法,所以如果碰到这样的原矿,还是要谨慎一点为好。 那除了看外部特征外,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来判断一块原料是否是“明料”呢?
1. 看色 大部分情况下,天然翡翠的原生色是存在色带分布规律的,也就是常说的“色形”,而经过打磨后的成品也是能够直观地看到色带的,如果是“明料”的话,色带表现就会相对明显一些。 但有些情况,比如说:灰底飘花或蓝底白花的翡翠,它的底色与花色往往有着很好的融合度,看起来就像是色根一样,这种情况下的“色”就需要仔细辨认了。另外,有些商家会把色泽很差的翡翠原料进行浸蜡处理,让其表面看起来更有光泽,也更明亮,这种情况下也需要特别注意。
2. 看结构 一般来说,天然翡翠的结构都是均匀有序的,如果有“石纹”“裂纹”“棉絮”等瑕疵,也会表现出一定规律性。但如果这块翡翠是经过抛光打磨的,且表面光滑,我们就需要仔细观察其构造是否紧密、是否有颗粒感等等,再通过打灯观察内部构造是否有变化,从而判断该块原料是否为“明料”。
3. 看表皮状态 如果一块原石表面的皮壳被剥离或磨损严重,并且肉眼看起来并没有表面光滑,有凹凸不平的感觉,那么这个原石十有八九就是“明料”了。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不法商家会把质量不太好的翡翠原料进行浸蜡处理后售卖,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仔细观察其表层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