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中的兰花是什么?
“兰生深林中,香味馥郁而芬芳;兰叶青翠欲滴,疏密有致而又挺拔;兰花花瓣饱满、轮廓线条流畅且富有张力,花色鲜艳明媚而又内敛,如娇羞少女脸颊上那淡淡的红晕” 这是古人对于莲花的描写,同样适用于兰花。 兰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它生长在幽僻的地方,花开的时候芳香四溢,远远就能闻到香味,而且花香还有杀菌的作用,所以古代的人们认为兰花是一种很有灵气的植物。
《楚辞》中有句名言:“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里的“芙蕖”指的就是荷花,可见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兰花和荷花这两种植物了。 汉·王逸在注《楚辞》时写道:“芙蓉,莲华也;所谓芙蓉,或云荷华,实一条也……其茎类竹,其色葱翠,其叶圆形而有尖,其花甚香……” 我国的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兰花的特征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于兰花的认知更加清晰了。东晋著名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兼名医的葛洪在他的著作《抱朴子》中说:“芝生于深山穷谷之中,而华不露于荣木之末。兰生于幽野,而不处闲旷。芝以隐为体,兰以淡为姿。” 南朝梁武帝时期的陶弘景更是把兰花的花期以及颜色形态详细分类,著成《陶隐居集》,对兰花的描述更是细致入微。
“春兰自叶出,花瓣长两三寸,宽约半寸余,色微黄有赤点,清香浓郁,至夏渐衰。”“蕙兰较春兰稍大,色紫带白,香气烈。”“建兰叶片狭长而薄,花多瓣,有浓香,夏秋间盛开。”“寒兰叶片细薄而柔嫩,开深红色花,奇香扑鼻。”“墨兰又称‘秋兰’、‘报岁兰’,株矮,叶片纤长,开花早,秋冬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