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器随葬吗?
宋人的丧葬用器制度有承自唐代者,但也有其制度变革。宋代儒学复兴,理学家倡导并实行“薄葬礼”。“士大夫家”在丧葬礼仪方面首先废除了冥器,并进而推广废除的礼仪用品和丧葬用品包括铭旌、饭含、衣衾、杖、铭旌、纸钱、纸屋与纸人。这种礼制的变革也自然地影响到宋人的随葬制度,薄葬之风日渐盛行,普通人的随葬品也不再置盛储器物,甚至衣衾都不再使用。
北宋前期,无论皇家还是民间,厚葬之风较盛。北宋皇家贵族的丧葬礼仪和制度比较完备,不仅有大量的金银瓷器、玉器等物品作为冥器而下葬,且“凡送葬,又以金银为舟车、人物、屋居、器用之物,谓之 明器”,连“纸钱”也以厚实耐久为佳,如“大钱以黄表纸为心,两面用红锦糊之”。普通人的殡葬制度不如皇家贵族完备,但是,丧礼中的“饭含、衣衾、杖、铭旌、纸钱、纸屋与纸人”等物亦不可废除。
北宋后期,宋徽宗为显示皇家的权威和实力,将皇家丧葬的“明器”予以废除,仅以金银、瓷、玉之器随葬。又因以厚实的“黄表纸”糊纸钱易导致陵园失火,故“唯以白纸为钱”。对于后妃、王公大臣、“士大夫家”等,明令“禁用冥器”。普通人的丧葬礼仪和制度也受到这种变革的影响,随葬品的规格大为下降,如“衣衾、杖、铭旌、纸钱、纸屋与纸人”等物也不再使用。
南宋时期,随着北方人大量南迁,宋室被迫以杭州为行在所,整个国家丧失了恢复中原的信心,统治者和臣民皆放弃了对现实功名的追求,人生无常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大量涌现。不仅有“人生如旅舍”的感慨,而且还有“人生如粪土”这样的话语,这就导致人们对“人生”与“身后”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生如梦”,“及时行乐,安时处顺”,“身后万事,付之天命”,“不复为后事忧”,“明器制度,亦大杀其减尽”。不仅皇家丧葬制度“明器”数量不多,而且“士大夫家”和普通人的丧葬制度和礼仪中也废除了“衣衾、杖、铭旌、纸钱、纸屋与纸人”。宋人在“送葬”时的“纸钱”之物也多为“泥钱”,甚至为节省费用,有的“送葬”时也不烧“纸钱”。在厚葬之风盛行的古代,宋人崇尚“薄葬”的葬俗在全国流行,随葬品的数量与品种大减,这不仅在中国丧葬史上是值得重视的现象,在探讨宋代各窑口的烧造问题时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