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为什么以绿为?
因为绿色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一种颜色。 自然界的翡翠原矿基本都是由褐铁矿浸染而成的,也就是说,天然形成的翡翠大部分呈黄色或黄褐色。当然,也有极个别天然形成的是绿色的,比如“阳美绿”。但绿色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并不像黑色那样均匀、厚重。所以,古代人们看到的是褐黄色的原石,经过切割加工成器后呈现出了绿色,于是将之称为“翡”;那些切出来就是黄色的,被称为“翠”。
后来,人们对翡翠的认知提升了,发现原来绿色和黄色只是不同的着色效应,而黄色的产生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也就是Fe2+离子导致的。如果切出黄色或者橙黄色的原料,只要内部含有足够的Fe2+就可以通过氧化作用持续地变成绿色。这种颜色的变化过程也就成了“由翡变翠”,即现在的“翠”。 而那些原本就绿色的原石则保留下来,被称之为“翡”。 事实上,除了原生色之外,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的翡翠都是人工优化处理过的。
染色剂主要是化学药剂,如铬酸钠(Na2CrO4)、醋酸铜(CuAcO2 H2O)等,有的还有染料,如茜素三钠(Na3AICl6O10),这些物质都属于无机染料。 无机染料是通过浸泡或者喷涂的方式附着在翡翠表面,使之一经抛光就能呈现出漂亮的色彩来,这个过程类似于胶片摄影中的曝光。
而有机染色剂则是涂抹在翡翠的表面,再通过研磨抛光使其表面的颜料显露出色泽来。与无机染色剂相比,它具有着色牢固、着色程度可控等特点。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B+C货翡翠都是用这样的方法染成的。它们往往都标注着“天然彩色翡翠”“强化彩玉”等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