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钱币都有哪些?

季福梅季福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清军入关之后,统治阶级开始逐渐以铜为主要材质,取代了传统的银币和大明王朝的制钱。因为铸造钱币可以极大地体现王朝的权威,再加上铜在当时的我国北方较为丰富。并且,铜币在我国的南方也很容易获得。于是,铜币就成为了当时使用最多的币种。在清代,铜币逐渐取代了制钱,成为了最主要的流通货币。而民间使用的白银,则在民间与铜币并行流通。

清代钱币的流通领域中,除了传统的铜钱外,还有纸钞与银币。在康熙末年,康熙与雍正两朝,清朝官方发行过纸钞,但是由于铜的开采量增长,于是铜钱的铸造量开始提升,铜钱的铸币量远大于纸钞的发行量,于是很快纸钞也就废除了,铜钱的地位也就变得无比稳固。在康乾时期,康熙与乾隆盛世的光环笼罩,使得这个时期的清朝十分繁荣,经济上也是欣欣向荣,百姓的生活十分富足,使得铸钱与收铜、铸钱成本居高不下。在清代铜币的铸造,主要分为中央与地方两个体系。

中央铜币的铸造,由户部管理。清代铜币的造币机构,就是户部设立的钱局,这些机构按照规模的大小,分别被称为京城钱局、省城、州城局、县局,还有专局。专局主要铸造用于祭祀的祭钱。在清代前期,铜币的铸造由户部完全垄断,地方铸币的权利被彻底剥夺。

到了清代中后期,地方有了一定的铸币权限,但是中央对铜币的管理依然十分严格的。而地方的铸币权限,也仅仅是在一定时期才出现。在地方铸币的初期,由地方财政自筹资金,购置熔炉、浇铸用具与造币师傅,地方官府进行监造,铸成铜币之后,由地方官自行收兑,自己控制铜币的发行权。而在地方铸币的后期,铸币权与收兑权都由户部垄断,地方官府不得私自铸币。在清代晚期,由于户部掌管铜币铸造权,十分腐败。于是民间开始自己铸造铜币,这些铜币被称为私钱。

私钱泛滥的另一个原因是铜的原料的减少,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开始在我国进行掠夺,而铜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于是大量的铜被掠夺到了国外,这造成了铜的原料的极度匮乏。于是从道光朝开始,铜的原料就开始逐渐减少,于是铜币的铸造量逐渐降低,流通量也逐渐减少,造成了铜币的币值下降,一些铜币因为数量太少逐渐沦为了古钱。而铜的来源的减少,使得一部分铜流入了私钱市场,于是使得私钱的铸造更加猖獗,出现了泛滥的趋势,到了咸丰年间已经十分严重了。

铸私钱在清代最为兴盛的时期,是从嘉庆时期开始,至咸丰朝结束。由于铜币与制钱的供应量大幅度减少,使得铜币与制钱的货币职能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使得物价开始暴涨,经济开始出现危机。私钱的滥铸更是加剧了危机的情况,到了清中期,铜的供应更加困难,流通的铜币数量逐渐降低,铜币的货币职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而私钱的泛滥,对铜币的冲击十分大,使得铜币因为铜料等铸造成本的提高,价值也随之增长,造成物价的飞涨,于是货币的贬值,物价上涨,于是铜币的地位与信用受到极大的冲击,使得铜币的购买力与货物的交换,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乾隆朝开始,铜币就出现了贬值的情况,到了嘉庆时期就十分严重了。私钱泛滥之后,铜币所代表的信用就开始下降,于是铜币逐渐被劣币所驱逐,民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由于铜钱的供应量逐渐降低,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铜钱的逐渐减少,开始形成了“制”字钱,“当”字钱等。“制”字钱就是铜钱,铜币的价值低于铜钱的价值,铜钱的价值高于铜币的价值,而到了嘉道时期,“制”字钱逐渐消失,“当”字钱开始出现。“当”字钱,铜钱的价值高于铜币的价值,铜币的价值低于铜钱的价值,铜钱的价值大于铜币的价值。

到了咸丰年间,铜币受到了更加严峻地挑战。因为铜币的贬值的情况十分严重,于是铜钱与私钱的价值越来越接近,铜钱与铜币的兑换越来越困难,而到了同治时期,就已经无法将铜钱与铜币相兑换。于是到了道光年间,铜币就逐渐废除了制钱符号。制钱的符号,而变成了“当”制钱文,而到了咸丰年间,就出现了当十与当一钱的铜币,当五十与当百的铜钱开始出现了。铜的原料的严重缺乏,使得清代的铜币开始走向了衰亡。而铜钱逐渐取代了铜币,成为了流通当中的主币。

咸丰年间,朝廷十分重视铜的供应与征收与铸币的财政收入,在咸丰二年,规定铜禁与开采铜矿权收归官营,由各省督抚严格督收。并分成五个“部、司”督理广东、江西、中央、湖北及陕西省局,而免除了州县的收铜、烧铜,并要求收纳户中、花、藩、盐、木等开支,并禁止富商、役使买糊用、籍匠烘烤、铸造,一直沿用到道光末年。咸丰四年,又决定清道咸时期的铜禁止熔化先铜,售卖蓄存。一年后,又颁布新例,将卖铜、铸私钱罚没山垦荒,似乎是很严酷,所以犯法者众起而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