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看种还是看玉?
我们买翡翠的时候,经常听到商家说“这翡翠的种老”或者“那翡翠的种嫩”。 相信大多数刚入门的翠友听到这样的评价都会懵圈,毕竟咱不懂啊! 种是什么?老是什么意思?跟水头有关系吗?...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问题~ 在聊具体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位朋友——玻利维亚玉(Jadeitos)。 玻利维亚玉是玉石中的菜鸟级玩家,属于低档玉石,通常作为配饰出现。 因为品质较差,价格亲民,深受一些年轻人的喜爱。
图中是刚刚开采出来的玻利维亚玉原石 看着还挺漂亮有木有! 不过,它这好看是带有欺骗性的,因为它被开采出来后会经过浸泡、染色等一系列工艺,先让底色透亮(上图是浸蜡后的原料)再进行雕刻。 最后成品是这样的。。。
是不是感觉瞬间老了十岁,妥妥的一枚大妈玉石啊! 所以,大家见到这个级别的玉石,就别谈什么种水色了,能别被骗就好~
再来讲讲我们日常能见到的比较好的玉石——缅甸翡翠。 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原因,咱们国家产的玉石一般品质都比较差,而缅甸翡翠则是个例外。 好的翡翠颜色漂亮、结构细腻、水润灵透,让人看一眼就忘不掉。 但好品质的翡翠原矿非常少,而且开采难度非常大,往往需要深入地下几十米甚至更深的矿床中。
在这样艰难的开采环境下,好的翡翠原矿很早就没了,现在市场上的翡翠大都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用行外的话来说就是“假的挺像那么回事”。 用专业点的话说就是:A货很少,B+C货一大堆。 A货,就是指纯天然未经过任何化学处理的翡翠,俗称“纯天然的”; 而B+C货则是经过酸洗染色等处理的翡翠,这种翡翠的颜色不自然,仔细一看就能看出颜色跟原来的部分区分明显,而且水洗得发亮的部分用指甲轻轻划一下就会留下痕迹。 B+C货虽然颜色漂亮,但结构已经受到了破坏,内部组分遭到溶解,形成结构松散的情况,所以用手掂量起来会有轻飘的感觉。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很多B+C货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会添加一些塑料填充物到原石表面,用以增加光泽感和亮度(类似油漆刷在木材表面上),这种情况下的宝石鉴定报告仅仅能证明含有有机质成分,是无法分辨是否有添加物的。 所以,遇到这样报告的翡翠,一定要警惕!
最后讲讲关于种老和种嫩的区别。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广的概念,因为种是指翡翠的结构,而老嫩是指结构粗细的程度。 通常来说,种越老的翡翠结构越细致,反之就是种嫩。 如果拿实物来对比的话,老种的翠友容易辨别,新种的就容易混淆。 (左)老种 (右)新种 一般情况下,老种看起来会比较通透,就像透明的冰块,新种则显得相对浑浊。 但要注意的是,种老不代表水头就一定很长,比如老坑种翡翠虽然结构细致,但由于其结晶颗粒细小,导致其透光性并不会很好。 相反,有些翡翠的水头很长,但种却很嫩。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啦~ 关于翡翠更多知识,请关注我的往期文章~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