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为什么没有三块钱?

吉炫霄吉炫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我大概从三个角度来理解你的问题:

第一、从“角”和“块”的字形演变上来看 为什么要发行5元、10元等面额的纸币而省略了3元纸币呢?我觉得可能跟“角”“块”的字形演变有关(下图)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元代以前,我国的货币单位是“文”,也就是“枚”的意思,当时的一文钱相当于现在的1元钱。但是到了元朝以后,货币单位就变成了“角”,这个“角”实际上就是现在的一角硬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发行的5元钱相当于宋代的100文、元代的50角;10元钱相当于清代的200文、民国时期的500角。那么3元人民币相当于什么?正好可以对应到南宋的150文、明朝的400文或者清朝的300文。但问题是这种面值接近的换算关系是不合理的!因为我国各个朝代的计量单位并不是按照10进制的递增关系来的。如果非要强行为之的话,那么只能是把5000多年的文明史浓缩成1年、把每个朝代的首都在一年的同一天里全部毁灭掉。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从文字学的角度看,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混乱,我们就必须放弃使用3元人民币这一票面。否则的话,就相当于把宋朝的那段屈辱的历史重复一遍。

第二、从数学概率的角度来看 如果我们要发行面值为5元的钞票,那么必然会遭到质疑,因为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货币单位都是采取10进制的方式发展的。也就是说,5元的钞票必然会被诟病“太稀有了”,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流通效果。同理,10元的钞票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我们非要打破这种规律,非得在设计上采用5元和10元两个票面,那么我们就必须让5元钞票的出现频率达到6%以上并且10元钞票的出现频率也要超过2.5%才行。这就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5元钞票的使用频率必须比德国的高出近18倍,也比意大利和韩国的高出几十倍。否则的话就会像美国一样,虽然实行的是10元为主力钞的情况,但由于人们在日常交易中很少用到10元钞票,因此其流通效率并不高。最后的效果反而不如中国这样虽有小额钞票,但使用频率高得多的情况。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来,中国人平时还是更喜欢用现金而不是银行卡。毕竟如果用银行卡的话,遇到50、100的大额消费时,银行会直接告知你刷卡消费金额占收入比例过高,有可能涉嫌洗钱。

第三、从防伪技术的角度来看 现在纸币的防伪技术已经非常高明了,尤其是五套人民币中,1999年版和2005版的人民币都采用了多种防伪措施。但是对于3元这种小面额的纸币来说,采用同样的防伪技术明显不现实。因为成本上是很难控制得好的。要知道,即使是面额巨大的100元钞票,如果不采用激光刻字、磁性油墨、安全线等防伪措施的话,其造假难度也是非常低的。试想一下,如果3元钞票的防伪措施依然和100元的一样复杂,那无疑会大大增加银行鉴别伪钞的难度,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运营成本。对消费者而言,更烦琐的防伪措施最终反而会降低自己鉴别真假的效率。显然这都是不明智的选择。于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防伪技术在人民币上有所保留地运用成为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