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墨翠是藓吗?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先扯点远的。“青苔”这个意象,在古典文学中,是个常见的意象。王维的《山居秋暝》:“青苔碧树间,白露沾衣裳。”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岸边青草绿如茵。”还有李清照的词句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意象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暗淡轻黄体度妍,清柔淡抹总堪怜。”等等吧,不一一列举了。(注:因为本人喜欢古典文学,所以对于古代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是比较敏感的。)
再来看“苔”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苔”的解释是这样的:“苔藓植物门,又称阴生植物或腐殖质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这里把“苔”和“阴生植物”划等号。其实是不对的。大多数苔藓都是喜光、耐旱、抗盐碱性的。它们并不是腐殖质植物,而是土壤中的致密层,具有保护土壤的作用。另外,有大部分苔藓是可以直接食用或者作为饲料使用的。比如我们常见的蕨类植物,像松萝,就是可以直接采下来炒鸡蛋吃的。还有我们常听说的“苔菜”,其实是藻类植物,属于紫菜的一个品种,叫做条斑紫菜,也是可以直接炒着吃或者是做汤喝的。
个人认为“青苔”是一个比较美的艺术化意象,和现实中的某一类植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艺术化的表达手法,在古典文学中是很常见的情况。比如说“青鸟”代指书信,很多人应该知道。但“青鸟”本身就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小鸟,它们的别名就叫“信使鸟”。再比如“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本身就是指一种植物——梅花。但是“苦寒”不是梅花的生长环境,它喜欢在温暖的地方生长。
所以啊,有些问题不要太较真!有些问题,本来也没有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