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丝毫网状好么?
“丝毫”这个形容有点过了,事实上,天然翡翠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在其中形成细微的网纹或者点状、线状、片状分布的色带(或色调变化),这些纹理的存在并不会影响其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通常来说,种水好的翡翠更容易出现明显的纹理,比如玻璃种的翡翠挂件当中就可以清晰看到如丝一样的条纹,这是由于晶体排列导致的。 但是如果是细糯到豆种的翡翠会怎么样?同样也会存在纹理,但是会比较模糊,需要放在手上细细端详才能观察到。 不过大家也不要以为有纹理的翡翠就“档次”低,毕竟对于天然形成的玉石而言,它们的每一部分都是完美的结合体,我们不能苛求它们完美无瑕。
而且就像人们看人的眼光一样,评价一块玉石也不是基于它的某种特点而判断是否值得珍藏。 如果想要买天然翡翠的话,小编建议千万不要为了一点缺陷而放弃一件完美的作品,因为那可能是最珍贵的。如果实在不喜欢有纹理的,可以去选择人工处理的翡翠,这样就能避免买到有瑕疵的了。
当然啦,如果你钱多得没处使,只追求极致的完美,那也可以去找找内部完全干净的翡翠,不过那种“玻璃种”“高冰种”的满绿手镯可没那么容易找到…… 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并不是所有带有纹理的翡翠都价值低廉!像老坑种的水晶底带有棕色、黄云的玉髓,以及含有绿辉石、含铬绿泥石的碧玉等具有特征色彩的玉石也是有纹理存在的,但这些纹理并不影响它们的美观和收藏价值。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句话用在翡翠上一点也不为过。翡翠有着极为丰富的内部特征,这些特征不仅构成了翡翠的绿色,而且构成了翡翠的生长纹理,也就是俗称的“石纹”。可以说,正是因为石纹的存在,才使得翡翠有着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石纹也是鉴定翡翠的重要依据之一。
翡翠的石纹形态有以下几种:
一是“絮状石纹”:这种石纹一般为浅绿色或浅蓝色的丝线纠结在一起而形成的,形态犹如棉絮,故而得名。这种石纹常见于淡绿色的翡翠中绿色部位;
二是“网状石纹”。因石纹呈绿色,而石纹之间的翡翠为白色、藕粉色、淡绿色,用放大镜观察,石纹纵横交错,很像是一只绿色的螃蟹爬在白色、藕粉色或浅绿色翡翠上而得名。这种石纹也常见于淡绿色的翡翠中绿色部位;
三是”脉络状石纹”:这种石纹是呈脉络状互相交错在一起,绿色脉络清晰,犹如绿色线条或绿色笔触在翡翠上划过一样。这种石纹常出现于翠绿色翡翠的绿色部位;
四是“条带状石纹”。这种石纹常见于藕粉色翡翠中,由绿色线条互相交错而形成,用10倍放大镜观察,石纹为脉络状;
五是“点状石纹”:这种石纹是由于翡翠内部有无数个浅蓝色或绿蓝色的点状物密集不均匀分布而形成。
六是”丝带状石纹”:这种石纹只见于部分藕粉色翡翠中,为浅蓝色不透明丝带互相交错重叠所致。
七是“绿丝状石纹”:这种石纹只见于淡绿色种差的翡翠中,用10倍放大镜观察为暗绿色的丝带状物互相交错、纵横相交而形成的。
八是“星点状石纹”:这种石纹主要由绿色不规则星点或斑点密集不均匀分布而形成,常见于色淡种差的翡翠中。我们经常说的“癣”和“癣点”其实就属于翡翠的石纹。这里所说的“癣”并不是字典中解释的“癣疮”,而是翡翠中特有的表现绿色翡翠的内部结构的一种形式,即为点状或斑点状石纹。
有石纹的翡翠一般不易裂,翡翠行家认为“石纹”越多,说明翡翠的绿色翡翠的内部结构越多,翡翠的“翠性”越明显,“翠性”是翡翠不同于其它玉石的一个重要的外观特征,因此,有石纹的翡翠质地一般比较坚硬,耐久性好,并容易制作。有石纹的翡翠价格不会太低,但具有很大的收藏和保值价值;无石纹的翡翠易裂,虽然很绿但没有“翠性”,“水头”好(行话,即透明度高之意),但易断,制作困难,其价格比较昂贵。
因此在购买翡翠首饰的时候,大家不必过分拘束,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喜好,选择翡翠首饰。那些“内行”的翡翠商贩,只要能买上手、自己喜欢、可以经久佩戴,有石纹的翡翠首饰同样给你带来美好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