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识老坑翡翠?
学玉石鉴定的时候,老师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玉是石头中的皇后。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其他石头不能成为玉,而是说在玉石中,绝大多数的玉石都是矿物集合体,其中玉质部分的比例越高,价值越高。所以判断一块玉石是否值得购买,能不能买,关键要看玉质的部分,而不要过多的关注颜色、净度等等。 判断玉质的优劣要从以下4点去考虑:
1.结构 如果玉石的结构致密,看不到晶体颗粒,那么这块玉的种就很好;相反如果看到明显的晶体颗粒,或者晶粒比较粗糙,那这块玉的种就不够好。比如下面这块料子,因为结构比较粗,所以价格就不太理想。 这是由于料子内部纤维交织的结构,使料子的韧性比较好,不易破碎,但是同时也影响了加工,所以这种料子要么做成尺寸较小的产品(比如戒指),要么就直接取厚片,进行手工雕刻。虽然这种种水一般的料子做不了玻璃种,但是经过精湛的雕刻工艺,依然可以做得有灵有肉,巧夺天工。
2.光泽 其实大多数的宝石都有很强的光泽,比如钻石是“金刚光泽”,蓝宝石是“尖晶光泽”,而玉器则是有“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弱玻璃光泽”等不同的光泽。 一般把带有油脂光泽或者蜡状光泽的玉石称为软玉,而把带有玻璃光泽的玉石称为硬玉。
从外观上来看,软玉通常会有较深的色泽,而硬玉则相对较浅。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特殊情况下,软玉也会有玻璃光泽,而硬玉也会呈现出油润的油脂光泽。 就翡翠而言,通常种水好的呈现玻璃光泽,而部分种水差的会表现出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3.透明度 这里所说的透明度是指玉石对光线的通透性。评价标准有三:一是是否透明,二是透明度有多好,三是不是均匀通透。 对玉石来说,透明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玉石所含矿物的透明度,另一种就是玉石的结晶状态,也就是晶体大小及排列方式。 一般来说,软玉雕件以不透明居多,而水晶制品以及一些透明的翡翠件则相对较少。
影响光线在玉石当中传播还有个重要的因素是光线在玉石当中的传导路径。如果一个方向上的晶体排列是平行排列,那么光线很容易顺着这个方向一路穿透过去,这样的排列会让玉石变得更通透。 但是如果是交叉排列或者是扇形排列,那么透光的路径就会互相阻隔,导致光线无法穿透,于是玉石看起来就显得比较晦暗。像下面这样的就是比较不通透的玉石品种了。
4.颜色 颜色对于玉石的价值影响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越是鲜艳的色调越值钱。但除了颜色的饱和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颜色的纯正程度和鲜艳程度。 因为很多色彩都是过渡色,比如黄色绿蓝色紫色等等,这些色彩的玉石价值往往是不如纯色的玉石的,例如紫罗兰就比黄色的翡翠值钱。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多种颜色共存的杂色玉很常见,也很漂亮,但是如果一块玉石的颜色看起来很不和谐,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那么即使这块玉的种水很好,也不值什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