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翡翠做出叶子?
谢邀! 先摆结论,叶子的形状之所以在玉雕中如此常见,是因为它的形态美且变化多端,能够很好的与各种料子结合发挥。 在自然界中,树叶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其线条飘逸流畅,富有生命力;由于树叶形态多变,可以任意改变外形和大小,所以也很适合与其他物体一起进行构图。 当人们第一次看到“翠叶”这个题材的时候就会被它深深地吸引住。首先,“翠叶”中的“翠”字说明了原料的颜色特点,而“叶”则点明了主题形象。两字结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浓郁、造型优美的画面——绿莹莹的玉叶在枝头轻盈起舞,仿佛微风轻轻拂过脸庞。
用“翠叶”作题材的玉器作品在历史上十分常见,汉代的“翠凤朝阳簪” [1],唐代的“翠羽步摇”[2],宋代的“翠雕荷叶盏托”[3],明代的“翠竹菊花戒尺”[4],清代的“翠竹梅香帽正”[5]等等,无不体现着人们对“翠叶”题材的热爱。 而这些作品的共性就是它们都将玉石雕刻成叶片的形状并进行修饰,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对这种主题的作品产生如此的偏好呢?
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从功能角度看,“翠叶”题材的作品大多为首饰、佩戴饰品是妇女们的重要“职业”之一,而片状的首饰设计则是当下最流行的主流趋势,如耳饰、胸针等。 第二,从审美角度看,由于中国自古便是以农业立国,因而对自然物态有着特殊的情感——“天地万物,唯人为灵。”(《周易·乾》)人处于自然之中,自然也被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诸如“四时景致”(春晖秋霜、夏荷冬雪)、“花鸟虫鱼”(莺歌燕舞、蝶乱蜂忙)都被人们视之为欣赏对象。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翠叶”这种天然之物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从技艺要求来看,雕琢“翠叶”题材的作品需要对材质的特点以及工艺流程有深入的了解,否则极易造成失败。一方面,玉雕工匠需要掌握玉石材料在不同形状下的表现力,从而选取最为合适的素材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掌握好琢玉的工序,知道如何利用雕刻、打孔等方法来呈现叶片的脉络肌理。
除了以上三点原因之外,“翠叶”题材作品在美学理念上也符合中国传统绘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美学原则。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自然之美与人之性情是紧密相连的。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中国人一直认为大自然是有情的,它是人类之‘朋友’而非受虐者……情即是自然。”[6]我们可以说“翠叶”题材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在玉器工艺方面的一个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