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镯黄色代表什么?
您好,从颜色的意义说起吧! 颜色是评价翡翠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玉石学中,根据玉色反应的光谱特性,将颜色分为:基色、过渡色和着色三类。其中,基色是指原生的矿物的颜色;过渡色是指由基色的色调和饱和度发生变化而形成的色彩;着色的含义则指外来的矿物质染到基色形成的色彩。 可以看到,黄色的出现可能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基底颜色为绿色的翡翠成品,因为氧化铁的浸染,导致局部或边缘呈现出黄褐色;其二是因为后期人工染色。无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染色的黄,都统称为“黄色调”。
1.1 黄调的成因 对于天然形成金黄色的宝石级翡翠,学界普遍认为其形成的原因是:在翡翠的形成过程中,混进了富含铁矿物的泥质岩系,由于铁质元素呈阳离子状态分布于颗粒间空隙之中,经过长期地质作用,岩石中阳离子的颜色被浸染至粒间空隙,形成了金属光泽的黄色调。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金黄色应该是一种浓淡变化明显的暖色调,而不是纯黄。
1.2 黄调的分级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将黄的严重程度区分为6个等级:无色→淡黄→黄→橙黄→橘黄→朱红(图1)。其中,无色的翡翠看起来就像干净的鸡蛋清,淡黄的类似刚刚摘下的嫩香蕉,黄得像煮熟了的蛋黄,而橘黄则像橘子皮,到了橘红色的级别,已经明显有了珊瑚的红色调了。 最后一个等级的珊瑚红色,应该是人工染色后最好的效果了吧!所以,看到最终变成红色调的翡宝,就可以判断其为人工上色了。不过,有些商家会为了售卖时好看,会将有荧光反应的绿色翡翠浸泡在酸性溶液中一段时间,使其颜色变深,达到更高一级的橙黄甚至橘黄,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1.3 黄调与绿色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黄色调的宝石都是含杂质的,也就是说,在基色中或多或少都有其他颜色存在,比如黄色的黄金就有少量的银白色泛光,而含有铜、镍等的黄色金刚石则带有蓝色的调和色。对于带黄的翡翠来说也是一样,除了上述提到的因素会导致黄调之外,翡翠中的铬含量也影响着黄色调的浓厚程度。 如果一种翡翠同时具有黄色调以及绿色调,我们则可根据上面的原则将其分为:满黄(全黄)、飘黄(淡黄)和黄绿(黄灰)等几个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