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好还是翡翠好?
我本人更偏向于和田玉,我是学宝石学的,虽然对翡翠也有点了解,但是我认为和阗玉的文化底蕴更深厚一些。 和田玉形成于新纪元时期(1.8亿年至3.5亿年前),主要矿物组成有透闪石、阳起石以及含锰、钙等矿物质组成的团块,由于矿物成分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和田玉拥有了独特的质感——半透明至不透明,油脂光泽,硬度约为6-6.5度,密度约为2.96-3.17/c m³左右。因为质地细腻,油润度高,所以把玩时间久了也不会出现脏污的情况,越戴越靓。
作为中国的历史上重要的玉石品种之一,从红山文化到如今出土的西汉文物,都有发现和田玉的身影。 我国最早的典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玉”的记载。晋代郭璞注的《水经》中也提到:“浚仪县北四里,有玉井五所,深者十丈有余,广圆百尺,底平如砥……”指的就是如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郊的五坝村附近,这里也是后世开采和田玉的地方。唐朝李肇在《翰苑集》中称:“玉出浚州(今河南开封)”,这里的“浚州”就是隋唐时期的汴州,此后各地出土的玉器绝大多数都是新疆和田玉。
宋代以后,和田玉开始盛行用墨玉制作文房用具,《宋史·礼志》中有这样一条记录:“翰林院进墨玉砚台”,可见当时文人群体对墨玉的喜爱。不过,这一时期和田玉的质量有所下降,有些商家甚至将其与青玉混充,以假乱真。 到了明清时代,优质和田玉越发稀少,价格昂贵。清朝乾隆皇帝曾经下令采掘古玉,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质量早已达不到当时的标准,而且其中不乏有一些“水坑玉”,因此这个做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
随着近代考古工作的进展,我们对于和田玉的了解更加深入。上世纪60年代,人们曾在新疆若羌县境内发掘了汉代古墓,其中的玉器大多制作精致,颜色纯正,可见古代和田玉的品质其实是非常不错的。 近年来,随着新疆矿区开采力度增大,优质的和田玉数量也开始增多,市场前景更为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