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皮壳和翡翠?
学看皮壳,要从学会看石头做起。 找一块天然的大石块,最好带有皮壳的。在自然光下,用放大镜仔细观看石头的表面结构、颜色分布情况。 假如你看到的石头是这样的: 这样的石头,通常叫作「水石」或「水头好的石头」,它的外皮(也就是皮壳)很细腻,内纹(也叫筋或绺)清晰,可细分为「丝绵绺」、「纵横绺」等,这些纹理是判断石头质地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鉴定者要重点观察的内容。
注意,这里所说的外表特征,除了纹理外,还有颗粒的大小、透明度等,所有细节都记录在一个表格里,方便日后对比。 看水头和皮壳,可以锻炼你对光线、纹理的分析能力。这对学习怎么看晶体很有好处,因为水晶等矿物的晶体,往往也会存在纹理。而掌握了看皮壳的方法后,再来看下图中的玉石原石,思路就比较清楚了。 因为原生矿开采出来的玉石原石,外观通常都很粗糙,表皮会有风化蚀印,而且经常存在凹凸不平的坑洞,所以仔细观察原石的皮壳,也能找到很多有趣的线索。 在自然光线下,你可以多换几个角度去观察原石,然后记录下你的发现,比如颜色、光泽、硬度、密度、温度、气味等等。
老玉器的老皮壳是不可复制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受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不同的使用和存放环境形成的皮壳也有差异,但都是自然力作用所致,这是旧仿和新仿都无法做出来的。皮壳仿制较易,但做旧较难。老皮壳与内部玉肉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是自然磨砺形成的,而新仿的老皮壳与内部玉器之间没有这种分界线。
做旧皮壳的颜色不自然,往往有的地方颜色深一些,有的地方颜色浅一些,整体看上去不协调,仔细观察还会有剥落感。而且因为这些新仿皮壳做得比较粗糙,如果用手反复摩擦就会有粉末脱落,只要注意观察也比较好辨别。
此外,做旧皮壳的表面不具备古玉器包浆皮壳深沉、庄重自然之感,有的制作粗糙,表面模糊不清。有的做得稍好一些,虽然按仿制者自己所说的“做了包浆”的皮壳,但仔细观察,也能发现皮壳上包浆不够透,不够深,包浆层与内部的玉器表面仍有一层界线隔开。
真正的老皮壳用强光手电筒照射是透不过去的,因为老皮壳与玉肉是一个整体,而且由岁月的包浆渗透、渗入到玉肉里面是多方向渗透的,而不是单一方向渗透的,它已经玉化了,完全成为一个个体,所以透光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