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尺子有收藏价值吗?

殷堂珍殷堂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尺子,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历史悠长。 先秦文献多有记载: 《庄子·天下》:“楚有直尺,可以取宋。” 《战国策·齐策四》:“楚有直尺,约广丈,世界之奇珍宝也;得径寸之珠,必还楚,以直尺量物,不加增,故曰天下之寳也。” 汉代刘熙《释名·尺》:“尺,十寸也,言量者周十寸也。”“度,都曲反。法,法则也。度、量、秤、斗之属,皆有所法式也。” 从现存的出土文物来看,最早的一块尺子是西汉初期的,于1986年出土于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这块尺子的长度为23.5厘米,上宽下窄呈梯形,正面刻着八个字“宫斗分尺方尺”(下图),表明它是计算面积和体积的尺。

汉代,一尺大约23厘米,而这一把古尺仅比现今的尺略长一点。 到了东晋成帝时,朝廷制定的标准尺子样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它加长了前端,变成了一个长条形,并在背面印有图案。南朝梁武帝时期制作过的标准尺子保存到现在,由南京博物院收藏。 梁代这把尺上的印纹已经模糊难辨。 唐朝时,朝廷又做了修改,让尺子变得更薄更长,上面还用篆字刻了一首诗歌: 宋朝时,政府又制定了新的度量衡制度,并沿用至清朝末年。在宋代,一把标准的尺子长约30cm,宽度与厚度大约为4-5cm,材质多为竹木或金属。

下面这柄铜尺是清代乾隆年间制造的,现在藏于北京博物馆内。 这柄铜尺长达52.7厘米,是目前所见的最长的尺子了。不过它的宽度只比现代的纸尺略宽一些而已。 除了以上见到的这些实物资料外,还有很多古籍典籍中记载的尺子。其中记录的各种尺寸数据,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有非常大的作用。例如,南北朝时的学者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中就有这样一条记载——“胡粉,今人用之涂鬓发令白者。其色久新,光洁如玉。用针插进头发里,再用药水浸,取出梳刮净。凡作胡粉者,先取青竹劈破,去节,以粉置竹内,开水泡漉,滤清,再用布袋装着,吊起来风干。”

文中记述的制作方法以及所用器具与我们今天的染发剂和塑料模具十分相似。可见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使用染剂来改变头发颜色的习俗,并且使用了专门的工具有序操作。 除了染黑头发之外,古人还会用不同的染剂给头发染上其他颜色。唐代的《朝野佥载》就有这样的记载——“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姓窦,鲜卑人,因为觉得自己的姓氏不够高贵,所以想改姓为窦(杜)。于是高祖就让工匠打造了一个金制模子,将母亲的头发放进这个模子里,用黄色染料浸泡,然后再取出来梳洗,这样一来头发就变成了黄色的。” 而到了明代,妇女们则喜欢用一种被称为“胭脂井”的红色颜料来熏染头发,使得头发变得红艳明媚。这种红色的来源据说来自于建文帝赐给王昭君的一口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