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串怎么掉渣?
你说的掉渣,是不是戴久了,表面的包浆开了,或者说是脱了。 如果是的话,那就是正常的。所有的玉石首饰,在佩戴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盘玩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形成包浆的最好时机;而一旦形成了包浆,这种光泽就是温润的,如油般光滑明亮且不刺眼、能留人有玉的味道。 而一旦脱离了包浆,你的珠子就像失去了一层保护膜,直接和空气、水接触,自然就容易变脏、发黑。
但是请注意,我说过这是正常的,因为所有的玉石都是需要盘玩的,或者说都需要养成这样的包浆。 但是!请注意我的用词“都”、“都正常”,意味着并不是说所有的玉器都是这样一尘不染的。比如说,有些朋友特别爱干净,身上不出汗、也不掉皮屑,那自然你的玉器也就会一直保持干净。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朋友来说,身上的汗腺、皮脂是肯定会分泌物的,这些分泌物附着在玉器表面,如果清洗不及时,那自然就会慢慢地渗入内部,产生不可逆转的侵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买的翡翠手镯,戴着戴着就变黑了的原因。
所以综上所述:如果掉了“浆”,那自然是正常的,但请注意及时补“浆”。 如果掉的是“蜡”,那你就要重新打“蜡”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打,反正也就是一个手串而已,不在乎那么点美观了。 因为无论是“浆”还是“蜡”,都是附着的物质,并非本身含有的成分。所以,只要经常清洁,保持表面光洁,不会对其本身体质造成影响。
很多新翠友在购买翡翠手串之后,非常用心地打理,比如说每天佩戴,经常擦拭,定期上油养护,结果还是很失望地发现翡翠手串表面慢慢出现了白色粉末,也就是所谓的掉渣现象。尤其是那些刚进水不久的冰糯种翡翠手串和芙蓉种翡翠手串,掉渣更严重,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在翡翠形成的过程中,有一些翡翠原料得不到足够的质量、温度、压力,结果里面还残留了少量没有反应完的钠长石和一些结晶体。
对于那些冰种、冰糯种、糯化种、糯冰种、芙蓉种的翡翠,其中的结晶体含量很低,我们眼睛是看不出来的,觉得它内部很干净,实际上这些晶体还是存在的,只是分散在翡翠内部,还没有结晶。又或者是只在局部区域出现了少量的晶体,因此在鉴定证书里面标注了“微粒”或者“少量”。
比如下图的冰糯种翡翠手串。
如果一块冰糯种翡翠原料的内部存在少量未反应完的钠长石和结晶体,那么它做成手镯之后,如果尺寸大,内部的应力分布会比较均匀,受力也会比较均匀,因此这些物质结晶或者析出来的几率比较小。
但是同样的翡翠原料做成的手串,体积变小了,内部的应力变大,受力变大,那么里面的未反应完的物质结晶或者析出的概率增加,所以就会有白色粉末掉下来。尤其是芙蓉种翡翠和糯化种翡翠,掉渣更明显。
除了应力、受力的问题,翡翠手串在做形的时候,打磨、抛光相对手镯,工艺要求会低一些,因此内部会存在比较多的孔隙。如果在后续的处理、染色、充胶、漂白的过程中,内部孔隙吸到了酸、胶、蜡、灰尘等杂质,那么做出成品之后,这些物质受热或者受空气的侵蚀,也会慢慢分解掉渣。
不过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新做的翡翠手串,掉渣1-2年是正常的。只要翡翠挂件的种份比较好,那么掉渣的现象就会比较少,而且后续也会慢慢停止掉渣。因此,如果你的冰种、冰糯种、糯冰种翡翠掉渣了,不用特别担心,只要经常擦拭,就可以避免掉渣粉末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