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断口应注意什么?
在鉴定工作中,常常遇到客户拿一块有裂纹的玉来问:“这玉石能不能刻?会不会裂开?” 一般人都知道玉器有裂痕的不宜购买,因为玉器是有瑕疵的,会大打折扣;但有些人不知道,玉器出现断口也是有问题的,严重的甚至完全丧失其价值。 这里所说的断口是指由于外界因素(比如磕碰、撞击等)或内部原因(如矿物晶体间结合不紧密而发生的脱落)造成的器物的局部残缺。虽然残损的原因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使器物丧失了完整的形状和美观。因此可以说,凡是出现了断口的玉器,不管原样如何,基本上已经失去其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了。
当然,有些断口可以通过加工加以掩饰,使其不再那么明显,但这只是一种补救方法,掩盖不了的缺陷终归是缺陷,其影响是一直存在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断口主要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制作过程中形成的断裂,而不是指磨损。一般来说,经过长久把玩及日常清洗擦拭,玉器表面会出现一定的磨损,这是正常现象,但也只是影响了玉器表面的光洁度,并不会导致玉器的整体缺损,所以不能认为是断口。当然,如果人们长期佩戴的镯子突然断了,那也是属于断口的范围,只不过这种情况比较特殊罢了。
断口是翡翠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完全断开时产生的断裂口。根据受力方向与翡翠内部结构的关系,断口分为解理和裂理。
解理是由于受外力作用,沿翡翠内部解理面完全断开,在翡翠中比较少见,常见的解理有钠长石解理。钠长石解理通常发育完好,有两组斜交解理,解理面呈玻璃光泽和油脂光泽。
裂理是翡翠受外力作用时沿非结晶方向破裂产生,裂理包括:裂缝、裂纹、崩口、崩缺等。通常裂理因受外力作用在翡翠内部产生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理主要呈网状、星点状、云雾状、放射状、蜘蛛网状、树枝状等。
网状裂理:常由多条交叉分布的裂纹组成,透明翡翠中常见。
星点状裂理:在原生矿中较为常见,一般多分布在砾石的核部,多是由外力作用引起应力集中而成。
云雾状裂理:呈团片状,多与绿色部分伴生,常为有色根,一般是由翡翠在成矿过程中遭受挤压而成。
放射状裂理:多为原生矿翡翠的石心附近发育,常由外力作用引起应力集中而成。
蜘蛛网状、树枝状裂理:常由于外力撞击引起应力集中而成。
断口特征可用于翡翠的鉴定和品质评价,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有些质量差、透明度差的小粒碎块经过后期加工,外表看起来与冰种翡翠很相似,但其裂隙及颗粒结构用10倍放大镜观察很明显,其断口呈玻璃-油脂光泽。
玻璃种翡翠属于完全由胶体矿物组成的透明翡翠,它的颗粒极细,用手触摸无粗糙感,玻璃种翡翠的内部非常纯净,通透度极高,但其表面可能具有风化膜,其断口的特点为玻璃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