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种翡翠是什么?

郭计腾郭计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儒种”,是一个形容翡翠的词语,但并非官方用语。 “儒种”二字最早出现在2016年,北京华宇铭业拍卖公司举办的一场玉器拍卖会,其宣传册中介绍拍品时写道 此后在百度里搜索“儒种”两字,可以找到很多类似介绍。

从各家说法看,“儒种”二字的含义大致如下: 一种观点认为“儒种”是古人用古法手工制作的翡翠。(或称“古时手工制”)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儒种”指的是有纹饰、有雕刻的翡翠,与“素种”相对。(或称“有雕工”)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看法,将“儒种”等同于“糯种”。这种观点认为“糯”即指翡翠结构中的颗粒呈糯状的细腻感觉。由于翡翠行内普遍认同“糯种”概念,因此很多人会将“糯种”和“细糯种”“粗糯种”等区分开来。而“儒种”则是介于“糯种”和“冰种”之间的一种品种。

上述几种观点中,第一种观点似乎更为主流一些,因为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提到“儒种”,大多情况下都是指手工制成的翡翠。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同样是纯手工制作,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翡翠成品也有明显差异。以满绿蛋面为例,旧时代通常采用“扎丝”的方式固定镶嵌,现在的工艺则是“压灯”。可见,“手工制作”并非完全等同于“儒种”。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儒种”,其实主要是在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缅甸翡翠。这些手镯、挂件、把玩件多为色泽柔和,质地细腻,水头好的底子上刻画出的花纹和图案。有些可能还贴饰金片作为点缀。

宗政鹏佳宗政鹏佳优质答主

儒种翡翠,亦称粗外皮,这种翡翠皮壳很粗,外面的皮层较薄,皮壳的构成物质为粒状的石英及褐铁矿等染色物质。因为新老坑翡翠均有,因此它的玉肉有起胶的,也有起晶的。一般情况下,皮壳略粗糙,石纹较多,紫色不太正,呈暗紫色,而且紫皮肉。有老坑儒种翡翠也有新坑儒种翡翠。老坑儒种翡翠为石英杂色翡翠,绿色较少,质量较差;而新坑儒种翡翠亦称为“石皮蒙翠”,石纹较老坑要粗,绿色是后生的,肉眼也可以看出,一般都色艳不正。儒种翡翠的石纹较脏,颜色不纯正,质地较差。

儒种翡翠的鉴别方法

1、看颜色:儒种翡翠的颜色多为暗绿,而且颜色一般都是一块绿一块不绿,并不均匀,而且颜色很深。同时,儒种翡翠的绿色是附在裂纹上的,绿色有下陷感。假儒坑绿翡翠颜色艳丽纯正,表面有蜡质感。翡翠的绿色分布和颜色都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呈纤维状、条带状、脉状或斑点状,并且色调深浅不一,绿色界限模糊,绿色有下陷感和透入玻璃底的感觉。

2、看质量:真儒坑绿翡翠透明度低,质量差;假“儒坑绿”翡翠表面有起胶起翠的现象,肉眼观察透明度较高。

3、测密度:用密度等常规仪器进行检验,假“儒坑绿”翡翠密度会远远低于真儒坑绿翡翠的密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