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干玉?
“干”是云南的方言,指的是没有水头(光泽)、透度的玉器,相当于行内常说的“没水头儿”“不干” (注:行内的说法“干”指一般情况下的,而“湿”则特指玻璃种等极高品质的白玉。所以不能用我们日常所理解的含水的“湿”来替换行话里的“干”)。 “干玉”就是质地比较粗糙,透明度差的玉石。在地质学中,干意味着缺少水,而在珠宝行业中,把含水量低的玉石叫做“干料”。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干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缅甸翡翠原石毛料市场购进的“干毛料”,另一种则是经过传统加工方法制成的“干件”。 所谓干毛料,就是没有经过清洗和浸泡,直接从矿体挖出来的玉石,表面带有泥土,水分含量低。市场上很多售卖干毛料的商家,会把干毛料放到水中清洗一下再卖,当然,这种干毛料的价格也会比清水料要便宜不少。 至于干件,其实就是指那些经过雕刻打磨成的玉石制品。由于这些玉器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沾上粉尘或者其它的杂质,所以在进行抛光处理之前都会进行磨砂打磨,这样能去掉表面的灰尘和一些品质低的矿物。
不过,打磨过程必然会导致部分水分的流失,这样一来,未经泡水处理的干件就会呈现出一种干燥的状态。除了抛光后会出现“干层”以外,有的玉石经过切割打片也会出现“干层”,这是因为切工师傅在切割的时候不可能完全切断玉石的表皮,而残留的表面会在抛光过程中丢失一部分水分,使得切出的玉石边缘变得干燥。 用行内的话说,这类缺乏水分的玉石都属于“干料”;用民间的话来说,它们就属于“缺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