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哪些军官学校?
补充一个,河南潢川的中央军校第五分校(将官训练班),校长叫徐源泉,是黄埔三期的。 分校的主要负责人有王耀武、胡琏等,教员在军校当政治教官时教过的有一个团附,后来这个团附就是大名鼎鼎的国军王牌军74师的师长,叫做张灵甫。
分校的学生后来很多都是国军的将军,有名的比如王耀武、张灵甫、黄百韬、邱清泉等等,不出名的也有很多。 这里提一下分校的校园,建筑相当不错,有礼堂、教室、操场、图书馆等,还有一栋校长楼,仿武昌红楼建的。这栋楼当时在校区里很有特色,且极有气派。这栋楼现在还在,只是成了县城里的电业局办公所在地了。
再来说几个分校毕业的知名将领,以纪念这所军校。 1.王耀武 他是黄埔三期的,跟孙元良一起号称“黄埔三杰”之一。他是四川人,年轻的时候去北京报考军事院校,但因为年龄太小没被录取,于是进了山东的陆军预备学校。
抗战爆发后,他担任32军团军团长,参加台儿庄会战,因功升任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89师师长,后来在襄樊战役中有优异的表现,被蒋介石亲自夸赞为“黄埔之英”。建国后,他去了台湾,一直活到75岁,去世后葬在台北。
2.胡琏 他也是黄埔三期毕业,跟王耀武一样属于“黄埔三杰”之一。他在台湾一直活到86岁,是这几个分校毕业生里寿命最长的,比大陆的几个都长寿。他是著名的悍将,人称“猴头”。
抗日战争中,他以一个师击溃日军两个师大佐以上军官60多人,战败日军18000余人,堪称国民党军中杀日最多的将领之一。他曾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指挥过志愿军第54军,并率部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