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以前有翡翠吗?

纪煊祝纪煊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当然有了,汉代的时候就出现了,只不过那时候的翡翠和现在的定义不一样,属于南玉,颜色比较清淡,以绿色为主,白色为辅,制作成玉器,深受当时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喜爱,制作成配饰或者礼器。

南北朝时期,缅北地区建立了政权,史称“掸国”,开始向南进发,占领了缅甸北部及泰国东北部,在唐宋以后又先后臣服于唐朝和宋朝,受到中国的影响,崇尚绿色的翡翠玉石进入缅甸国内受到贵族阶层喜爱,王公贵胄纷纷佩戴起上好的翠玉做成的饰品,彰显地位与身份。

明朝初年,朝廷制定了严格的高价采购政策,使得绿翠进入中原更加困难,价格也是让人惊叹不已(万历帝皇后娘娘的项链价值1900多万,相当于现在3.4亿美元)。

直到清雍正年间,由于缅甸王室改信天主教,国王为了取得中国的支持,派遣使者和贡品,带来了品质更好的翡翠,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自此以后,上至皇家贵族,下至文人雅士都追捧了起来并加以推崇,民间也大量流传,不过这个时候的翡翠含义已经跟现在没区别了。 现在人们常说,时尚是一个圈,其实很多时候历史也是在重复曾经发生的故事,在民国时候,翡翠再次成为贵族和文人雅士的宠儿,到了台湾后,由于政商名流们的推崇,甚至让翡翠的价格超过了黄金。 回到问题,答案是很肯定的,清朝之前就有翡翠了,并且深受上层社会的喜爱。

万诗萱万诗萱优质答主

翡翠,在中国曾有“翠”、“翠玉”、“硬绿”、“石青”等称谓。翡翠正式命名在清朝中期,流行于社会则在道光以后。翡翠进入中国始于云南。

翡翠进入中国确切年代,学术界曾有多种看法。有人认为始于明代,也有人认为始于清代。50年代云南省博物馆在元代梁王墓中曾征集到一件翡翠“兽面覆钵器盖”,其“兽面纹饰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艺术风格”。这件器盖被定为元代文物,曾在云南省博物馆做长期陈列。这一消息由《考古》记者报道国内外,但未见到实物与科学鉴评,所以未被中外专家认可。

当代翡翠专家与研究翡翠的历史学家,大都认定翡翠进入中国在雍正朝,流行于社会则在道光以后。根据是,清宫旧藏有数件用料与工艺简陋的翡翠器皿,经鉴定为雍正朝之物。

翡翠进入中国之初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道光十九年(1839),云南思普道陈阁英赴滇南考察玉石产地,写了一篇《滇南矿厂图说》进呈道光帝。此后,道光对翡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下谕云南每年进贡翡翠一次。

从此,翡翠由“蛮荒”的滇边引进到北京。由最高统治者的欣赏,翡翠逐步普及到王公大臣、社会显贵并影响时尚,进入中国上层社会,并于光绪年间进入社会生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