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多种水色?
这个题目有点大,我尽力以通俗的语言来解答。 翡翠是一种天然玉石,主要成分是钙、镁、铝的矽酸盐。宝石学家在鉴定翡翠时除了关注它的颜色和透明度(是否透明及透明度好坏)外,还会注意它是否有杂色,如果有的话是什么颜色,有多少,均匀吗等等。这些对玉器珠宝的意义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到价格。 我们平常看到的翡翠的颜色有很多种,以绿色为主,还包括了蓝色、黄色、紫色等。但这些颜色的基底都是白色或者黑灰底。所谓的“多色调”就是在绿白底色之上再出现一种或者几种其他的色调,形成“一底三色调”或“一底二色调”。 比如下面这块玉: 这块玉的主要色调是绿,属于标准的春带彩,绿色部分阳匀浓艳,非常美丽,但有一点不足的是色带过于狭窄。在绿色的基部还有一片紫色的调,虽然不是很浓郁但也为玉加了分。这就是一底二色的典型例子。 再看看这样的: 这是一块满绿的手镯,质地细腻,色阳且浓,但没有种水和透明度,所以价值不如上例。上面有一些黑色的斑点,这是由于在成矿过程中溶质和氧化铁进入晶格造成的。这种黑色一般称为黑点,如果分布分散且数量少则不影响美观,也不会降低价值。但在有些特殊情况下黑点会连成一线,这种情况就会影响美观甚至贬值,所以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观察。
而多色调的则包含很多种颜色,常见的是黄绿、绿蓝、蓝绿、黄灰等,可以一块玉上出现两种或者三种颜色,也可以一块玉里只出现其中一种。例如: 这是一块典型的“福禄寿”,三个色调各占一角,互相烘托,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也有一些情况是一底多色,也就是一块玉上出现两种或者以上的色调,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因为各种颜色都有其形成的原因,也会受到一定的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所以多色调并非永久不变。在特定的条件下,某些原本分开的颜色可能会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大家经常听说“染色”这个词的由来。但是染色剂并不是涂在表面的,而是渗透到里面去的,因此用开水泡或者清洗并不能把染色洗掉。不过,天然的色彩毕竟是有深浅之分的,而染色过的无论怎样处理都会显得色调一致而没有层次感。所以天然的多色调总是要比染色的显得自然舒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