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棉絮多是什么?
翡翠的“棉”指的是翡翠中呈团状、丝状或点状的白色矿物,在翡翠内部四处分布着这样的团状物质,就形象地称之为“棉”了。由于这些白色矿物的形态近似于棉纤维,而且往往比较细碎,所以也常被误认为是天然形成的“雪花”。 其实,这些所谓的“棉花”并非天然形成,而是玉石在开采加工过程中受外力影响造成的。比如,一些质地细腻均匀的原石,可能在加工成制品时,由于工艺不细致或者工具磨损等原因,就会在表面出现极细微的裂痕(俗称“绵”),然后在抛光和烤蜡的过程中,这些“绵”就被包裹起来成了“棉絮”。 如果一块石头出现较多的“棉”的话,首先会影响其美观程度,使外观上的瑕疵增多;其次,较明显的“棉”还会对价值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同样的东西如果有“棉”而面积较大就会降低其价格。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带有“棉”的翡翠都是劣质品,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像一些“色”与“底”部分界不明显,或者“色”与“底”间存在过渡关系的翡翠,带有的“棉”往往会成为装饰的一部分,并不会太多影响其在整体效果上的呈现。
从行业内的标准来看,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外,只要“棉”的数量较多、分布较分散,并且颜色与基础部分界线明显,就属于劣质品了。 大家在选购时一定要多留意,特别是花高价买回来的东西,更要仔细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