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翡翠怎有什么寓意?
“君子比德于玉”,这是《礼记·聘义》中的一句话,形容的是玉石有如君子的德行一般。为什么要把玉和君子联系起来呢?这是因为玉器在原始宗教里是一种祭祀的神器,同时也是王权与神权的象征。所以作为礼仪上的必需品,玉石的品德必然要符合君子的标准——仁、知、礼、乐、勇和忠。 到了后来,儒家学说成为正统后,玉的品性又多了个来源——《论语·阳货》中的“玉之美,曰仁也,曰智也。”(或作“温润而泽,仁也;缜密坚实,智也。”)这也是后世以儒家的仁、智来解释玉文化的主要来源。至于其中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当然又是另一段佳话了。
总之,由于玉器起源上的宗教意义和儒家学说对玉的影响,使得玉的品行天然地带有伦理道德的色彩,而像水一样润泽、山一样岿然的形态,更是自然之美所不可少的。 所以我们虽然常说起“白玉无瑕”,但却未必真觉得白玉不似有瑕之玉——只要雕琢得法,瑕疵岂不正如那美玉圈点的纹样般?反倒是那些天然形成的有石花、有水草的玉石反而更加讨人喜欢。这也正是“瑕疵美”的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