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为何出翡翠?
1.地壳板块运动,在约一万年前,缅甸东北部属于古太平洋的一部分;随后,板块缓慢北移,海水逐渐褪去;约四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出现陆地,之后陆续形成湖泊和沼泽;约200万年前,缅甸地区形成大片森林,气候炎热潮湿,成为恐龙的乐园;白垩纪末期,地球进入寒冷期,蒙古-西伯利亚大陆冰川开始向南蔓延,缅甸大部分地区被冰封雪盖,但冰川未抵达现在的缅北一带,因此该地区保留了大量远古植物,其中许多木本植物在现代几乎不存在。约30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气候逐渐回暖,形成雨林,大量的动植物繁衍生息;约十多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气候再次变冷,缅北高原形成大片冰川,一些动物为了适应冰冷的气候,进化成了今天的象、熊等哺乳动物,而有些则进入了休眠状态,等待下一个温暖的周期。大约四五千年前,随着最后一次冰期的结束,沉睡在冰层下的生物苏醒,进入了人类文明的黎明时代——这些冰川时期的动物就是现代缅甸兽类的祖先。
2.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频繁 缅甸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地处三大洲四大洋交汇处,属半岛型国家,东临泰国湾与马来半岛相隔,南濒暹罗湾与泰国毗连,西接印度洋,北接中国云南省及老挝国土。全境大致以山脉为主构成西北向东南渐低的地形轮廓,山区面积占到四分之三。北部与中国接壤的掸邦高原平均海拔高达3000米左右,其最高峰梅因敏山达5000余米。中部横贯东西的伊洛瓦底江上游支流钦敦江(怒江)谷地海拔也都在1000米以上。西部的伊洛瓦底三角洲毗邻孟加拉国,地势平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在如此复杂的地质结构上,地壳运动自然也十分频繁。据史料记载,公元1897年,蒲甘附近发生里氏7.6级地震;1975年,曼德勒以东又发生多次强烈地震;1976年,勃固省又发生强烈的火山喷发;近几十年来,缅甸东部地区地震频发。2010年起,缅甸政府先后在勃固省建立6个地震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