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黑唱片哪里能听到?
现在能找到的黑胶唱片,最早的是1903年美国旧金山教会发布的《赞美诗》(Hymns),接着是1904年伦敦天主教杂志《歌曲与宗教音乐》中的三首圣歌,都是英文的。 再后面就是1905年北京“广和堂”(或作“同文馆”,西方传教士开办的洋学堂)发行的《京音爱国歌》,收录了28首由美国人所作的汉语歌曲。 这些“黑唱片”流传下来的并不多,网上都能搜到,但都是残品。 最完整、最珍贵的是美国南加利福利亚大学提供的1906年版《京音爱国歌》,共收录了70首歌曲,比北京“广和堂”原版的《京音爱国歌》多出了42首!
这主要是因为在美国南加利福利亚大学图书馆的唱片档案里,除了《京音爱国歌》外,还保存着另外一套“汉语音像资料”,共有78盘,内容大同小异,均为1906年至1907年间美国教会和教会学校所印制出版的汉语音碟,每盘约收录歌曲3-11首不等,以钢琴伴奏的歌谣为主,也伴有少量清唱曲目。 这套“汉语音像资料”里歌曲的作者有美国人,也有来自中国的文人,如黄遵宪、梁启超等人。 这78盘唱片,南加州大学图书馆分装在78个袋子里,按字母顺序排列。我花了足足一天时间,把每个袋子里的唱片都取出来听了一遍,结果只录到了其中的10余首曲子,而且质量极差,噪音很大。这些曲子的来源,有的是从歌词中看到的,有的则是根据唱片上的编号进行的检索。
我所录下的所有“汉语音像资料”里的歌曲加在一起,大约只有50首左右,估计原唱片应有七八十首。这些歌曲大多旋律动听,易记易唱,属于典型的美国殖民主义的文化入侵产物;但也有一两首,诸如《大中华》等,似乎带有某种爱国主义色彩,歌颂辽阔的祖国大地,歌颂中华文明。 在录下这些声音的同时,我也在苦苦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的那些洋教师和留学生们,为什么如此热衷录制并出版歌曲呢? 这其实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黑唱片”的出现不仅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偶然现象,它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冲突和精神诉求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