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通宝铜钱价值多少?

吴小涵吴小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宣统通宝”,清世祖顺治十八年(1661)至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间,先后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六代皇帝在位,通称“康熙通宝”,计有231个版本,各版式数量相差悬殊。 “宣统通宝”制作极为精美,钱文字体多为楷书,也有隶书。面文“宣统通宝”由时任监国摄政王载沣主持编撰、审定,而钱文字体则是由著名书法家华世奎所书。 据载,“宣统通宝”最初开铸时只有五文、十文两种面值,后增铸了当五文、当十二文,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将当五文改铸为当三文,并在各省局加铸“宝某局”字记局,以示区别。 但这些记录都不全面,事实上在“宝某局”后面还应有“一”“二”或“三”等字样,表示局部一次或多次铸造的意思。目前发现的“宝某局”后注不同字样的“宣统通宝”,版别多达数百种。另外,在山西闻喜西村发现了一枚“大清宣统帝赐奉国将军镇国公臣邬进爵造”的宣统通宝,该币材质精致厚重,形制大小如一,背面及两侧均有凸起的齿边,极似西方古代的银币,实属罕见。 关于此币的用途,有人猜测是作为奖赏之物颁发给军中勇士或有功之臣;也有人认为其是铸成之后被送进宫中,供皇帝把玩鉴赏的;还有人提出一种新说,认为这是一种“样币”,即仿照国外银圆样式而做的一种样品,意在推广银圆币制并拟准备采用洋人的机械制造工艺。

由于史料阙如,上述种种猜测均无从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枚“宣统通宝”绝不是流通货币,因为它比同时期铸行的铜元尺寸要大得多,重达7.4克,经检验并非黄铜质,而是青铜成分更高一些的紫铜。 至于这枚钱币的真正用意,恐怕只能任诸史学专家继续探索研究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