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知了的寓意是什么?
这题我会! 说起知了,不得不先说说蝉的别名——知了。《尔雅·释虫》中就有记载“蝉,蟪蛄”;郭璞注:“今所谓知了者是也。”(大意是说,知了就是叫知了,也叫蟪蛄) 那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说法。
一曰:蝉之未蜕者,惟知知了,故名。(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二曰:蝉之大者,色黑而质坚,微带黄色,中有虚明,自顶及腹,有裂纹,其形颇似佛髻,又似道士所戴的巾帻,因此称作知了。(出自宋代洪遵的《泉志·卷五·钱品》) 从这两则记载来看,知了这个名字的来由,多半是因为蝉羽化时,有一阶段身体柔软,能够摆动头颈,并且能感知外界的声音和光线,像刚出生的婴儿一般,此时只有眼睛能睁开一条缝,对光线和色彩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辨别声源的位置,喜欢明亮、温暖、安静的环境,不喜欢潮湿、寒冷的地方。所以这时若是有人惊扰它,它会发出类似于“知-了”“知-了”的报警声,所以古人称之为知了。
除了知了外,蝉还有非常多的别称。在汉代刘歆著的《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说汉成帝赐给妃子班婕妤的礼物中有“玉枕”,班婕妤却婉言谢绝道:“妾闻月满则阴消阳长,日昃则阴气盛,故女先闭月,羿先射九日,自然之道,还复如是。愿陛下慎毋损阴德矣。”
汉成帝听说是用阴阳理论来推导的,也就不好再强人所难,于是改送其他礼物给她。这里所说的“月”其实就是指的蝉翼,由于蝉有两对翅膀,在飞行的时候总是抖动,像一轮月亮,所以古人就把蝉叫做“知了”或者“蛣蟟”。 在明代李时珍编纂的《本草纲目·第四卷·虫部·蝉》中也有记载:“按张华《博物志》云:‘北齐侯景破梁萧衍,于建康所得宝物中,有紫螺钿蝉簪。’”这里的“紫螺钿蝉”就是由蝉的别称组成的,有意思的是这里的蝉是用于装饰品的材质,与知了完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