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怎么写柱?

闵颢岩闵颢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你说的“柱”应该是“祝”,《汉书·王嘉传》:“上令嘉跪诵《尚书》。嘉引文至《君奭》曰:‘先帝谓之君,臣谓之奭者;君能敬异周室之大诰,以承天休。’读至《尧典》,称尧之德。”这里的“君奭”的“奭”就是“祝”字的初文。

“祝”字本象双手捧着玉璧的样子(左半边像左手捧璧形)。金文中或作“礻+示”,战国文字多作“礻+士”,秦统一汉字后简化为“祝”。 “祝”的本义即是向神主、宗庙祷告并加颂词。所以有“祝愿”“祈祷”等意思。

后来才引申出“告诉”“嘱托”“说明”“姓”等含义。《庄子·秋水》中有:“请献十坛二杓,五十乘,以当一坛酒。”这就是说,拿五十辆车的指挥权来“祝”您有一坛美酒。 由于“祝”是向神主、祖先等表示敬意的用语,因此需要书写得非常慎重。所以从汉唐以来,大书法家们的作品里很少出现这个字。但这不是因为“祝”字难写,而是出于尊重。比如唐代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里有“祝”字: 又如宋代苏轼的《礼毕赴东园赏山茶》诗: 另外再附一个冷知识:“祝”作为姓氏时读音zhù,今天浙江绍兴的绍兴话仍然这样读。但是作为“祝贺”等词的首字时读zhòu。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