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翡翠种老?
一、种的定义 种的定义,在业内并没有统一的说法,而且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标准的“种类”划分体系(或系统)。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 种的定义是指翡翠的透明度与结构特征。 其中透明度又称水头,通常用头数来表示其长短;而种的结构特征一般分为细腻和疏松两个大类,再根据具体表现形态,细分出多个类型。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参考《宝石学基础教程》中的相关解释。
1.1 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三者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在实际鉴别中一般按直观感觉来判断。如果将一块透明的玉石放入水中,只能看见水,看不见底,则称之为“玻璃地”;如果只能看见玉,看不见水,则为“水地”或者称“冰地”,介于二者之间,则叫“糯米地”、“鸭头地”等等;不透明的玉石,常称为“瓷地”或“砖瓦地”等。
1.2 “种”的概念 从上文的描述可知,我们日常说的翡翠“种”指的是透明度高低与结构特征两者合二为一的综合概念。 由于种与质地密切相关,所以人们有时也习惯把质地的优劣统称为“种”的好坏。 在实际鉴定评估工作中,对“种”的评价往往结合颜色、大小等其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二、不同种的翡翠有什么特点? 如前所述,我们在评价翡翠的种时,通常会将其划分为“老种”和“新种”两大类,分别有各自的特征,但两者的边界并不是十分明显。也有将翡翠“种”划分为“老、中、新”三类的说法。关于这一点,可参照下表进行分析了解。
另外,在翡翠行业中,还有将翡翠的“种”按照结构细度从粗到细划分为十二个级别,并依次命名为“豆、糯、湿、干、半干、老缅、油青、芙蓉种、青花、金丝种、花青和水砂皮”。 当然,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简单明了,但却不能很好地概括各种“种”的特征,所以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