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垲书法水平如何?
清嘉庆年间,苏州、扬州两地书坛,人才济济,各领风骚数十年之久,影响波及全国及日本、朝鲜等地。其中代表人物有梁同书(号山舟)、翁方纲(号覃溪)、刘墉(号石庵)、黄易(号小樵)、王鼎元(号莲裳)等。其弟子则有李瑞清(字梅庵,号梅痴)、吴昌硕(号缶庐)、赵之谦(号悲庵、章安人)等人,而其中又以吴让之、邓石如二人成就最高、对书体发展最具贡献。 当时与吴、邓齐名并称为四体的还有两位书家——高垲和钱松。钱松的楷书得力于颜柳,篆隶得力于《石鼓》,他的篆书用笔方折遒劲,笔锋内敛,篆法严谨,结体平实,在邓石如之后,开邓之先河;高氏则工四体书,尤精楷隶,所作行草亦洒脱多姿。他的楷书得颜真卿笔法,又参以赵之谦的笔意,故能别出一格,为时人所重;隶书取法汉碑,兼学邓石如,苍拙雄健,自具面目;至于篆书、行书,也皆可观。所以,他与包世臣推许的吴熙载、丁敬并称“三大家”,并得到赵之谦的高度肯定。
关于高氏的书艺,有“下笔便胜俗”的评价。这虽属推崇之语,但也足见其功力不凡。不过,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后人对其著作的不重视,致使今天人们对高氏的了解很少,以致不少论者视他为无足轻重的人物了。其实,从高氏的作品来看,他既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又是位颇有造诣的艺术理论家和鉴赏家。 他一生的创作颇丰,主要有《题画诗》二卷、《墨林快事图记》一卷、《补书韦编》一册、《咏古录》六册十二卷、《读画琐记》十卷、《竹亭诗稿》五卷,以及《剑鸣楼藏印》、《金石索·古篆分韵》、《铁三印谱》等作品。这些作品或记叙作者收藏书画的经历,评介作品的真伪优劣;或抒发作者的感慨,品评历代著名书画家的成就及其风格特征等等;内容虽不甚丰富,但却很有学术价值。另外,他还曾参与编纂过《姑苏名贤小集》八十卷,可惜此著早已散佚,仅存部分目录及序跋,藏于北京图书馆中。 高氏生前曾作诗赞颂自己的老师包世臣:“平生学问愧山斗,海国词源托好收”“南州才望推山子,西蜀文章数石君”;死后有友人赋诗悼念:“剑鸣空谷声何奇,一朝摧挫不复随……谁知异代知音少,寂寞孤魂谁与归!”可见其在书坛的影响之大。 其实,高氏不仅是当时的知名学者,还是一位颇具影响的书法鉴赏家。他在鉴赏方面的见解精辟独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