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酱釉瓷器吗?

浦煜婷浦煜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宋代北方烧黑釉瓷的窑场,大多兼烧酱釉瓷。酱釉瓷是继黑釉瓷之后派生出来的一个品种,宋、金、元、明各代窑场普遍烧制。酱釉的色调,在中国古陶瓷中是特殊的一种,它非红非黑,红黑之间,红里泛黑,黑中带红,亦红亦黑,像我国北方人晒成浓黑的酱色脸膛,像酱缸煮出来的酱油颜色,像红铜和黑铜一般的色彩。其釉色是由胎和釉中还原铁含量所决定。黑釉中还原铁的含量在12%~18%,酱釉还原铁含量为6。5%~12%,而钧红釉中还原铁的含量,只为1。6%~3%。

由于酱釉既不同于纯粹的黑色,也不同于典型的红色,而且在烧成的工艺上与黑釉相同,所以古人把它视为黑釉瓷。但是,酱釉与黑釉毕竟色调有别,并在金、元、明三代有了更大的发展成为独立的产品体系,我们还是称它酱釉瓷为好。

宋代的酱釉瓷,一般施釉不及底,多采用裹足式支烧。因此器物底部多露本色胎,少数酱釉瓷的底部是黑釉胎和酱釉同色。宋代酱釉瓷的北方窑场很多,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内蒙古、宁夏等省、自治区的不少窑场烧制酱釉瓷,南方浙江江山窑和广西永福窑也烧酱釉瓷。这些窑口烧制的酱釉瓷,从釉料配制到施釉,釉色与北方窑场烧制大体相同,应该也是受了北方酱釉工艺的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