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儒是什么?
“儒”字在《辞海》里的解释是: 旧指儒家;现在特指孔子创立的学派,用指代“儒教”。而在古代,很多学派都被简称为“儒”或“儒教”。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将“儒”“用于形容一种具体的玉石”本身并没有错。 但为什么一定要说“翡”而不用“碧”呢?
个人认为可能有两方面的考虑:
1、“翡”有红的意思。而古人对于红的喜爱和崇尚远超过今人,所以用“翡”来形容红艳艳的玉石更能体现出古人对于颜色之美感的表达。这一点可以参看我对“红翡绿翠”的解释。 至于这个“红”是不是仅限于正红色,我个人认为不然。因为“红”在古代还可以表示今天所谓的“紫”,比如红拂(紫红色的拂尘),红凌(紫色的绫子)等。所以古书记载的“红翡”应该也包含今文的“紫翡”。当然,这里说的“红”肯定不是今天的粉红色或者橙红色。
2、关于“朱”的理解。前文引用自唐·李延寿《南史·王僧虔传》中的句子“始入洛,驰马至相府,骑亦倾跌。时有歌谣曰:‘青衫白马临洛道,五十年来风波恶。’”。这段记载中的“青衫白马”很容易被人误解为唐朝的士族子弟的制服是青色的(其实士族子弟的服装比平民要华丽得多)。而这里的“朱”指的是红色的意思。我查过《辞源》(第二版),发现这个词条下的“朱”是这样解释的: “朱”本指朱砂,因其色赤,又引申指红色。由红色再引申指红颜色的人(即“朱门”中的人)。可见这边的“朱”也是红色的含义。因此上边那个“红翡”的“红”也应该指的是红色而不是橙色或是粉色系。否则,王僧虔穿个橙色的外套去洛阳城瞎转悠,那才真叫“五十年来风波恶”了呢! 综上,我认为“黄翡”应该叫“黄碧”,“红翡”应该是“红碧”,“蓝翡”则是“蓝碧”。这样更符合古人的表达习惯。当然,“白翡”就是“白碧”了。
而楼上的“春带彩”比喻也很好笑……本来吗,春指春季,带彩就是带颜色的意思。合起来当然是指带着春天的色彩——也就是绿色。但用在“翡”和“碧”身上就有点莫名其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