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绿釉是什么瓷器?
东汉中后期,绿釉作为低温釉陶器皿釉色烧制成功,与铅釉同时烧制成功。绿釉的呈色剂为铜元素,是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其制作工艺是,成型晾干后施上化妆土,然后用刷或浸的方法上的釉,再经900℃左右的烧成温度,氧化气氛烧成。其釉色黄里带绿,釉面不甚透明,有细小的开片纹,釉内有少量的釉泡和白绿相间的斑点,造型多仿铜器及同时期的漆器,有盒、奁、盆、耳杯及匏樽。汉绿釉的出现标志着着釉陶制作工艺的成熟及向瓷器开始过渡。以后历朝都有烧制。
东汉后期,在烧制青黄釉的同时,出现了绿釉。其呈色剂也是氧化铜,是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器物多仿铜器和漆器的外形,如奁、樽、案等,主要作随葬用,出土时往往与青黄釉器同出。绿釉与黄釉在烧制时常常混杂在一起,青中带绿,绿中闪黄,界限不太分明。绿釉的制造成功,为以后南北朝时期黑瓷上装饰绿彩、隋代烧制白釉绿彩瓷器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