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瓷器故事有哪些?

管正薇管正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景德镇陶瓷世家记》

记载景德镇元代制瓷艺人饶玉的“饶氏青白青花”,该书还记载了饶氏祖传,烧青白青花瓷有独到之处及施釉、成瓷方法。其曰:“……凡瓷土皆质松,惟饶氏陶必精凝,有坚致莹白如铁之状,盖烧冶之奇也……青白器尤佳。烧之务以窑为最”,“饶氏制瓷,其坯薄如纸,莹如为为,素如玉,辉如晶”。并指出其施釉办法说:“每釉以土汁入油桶中,置一皮囊,注管入内,俟缸内瓷满,则以皮囊角挤出注之,随手旋转,一注而成。”其烧成办法说:“饶玉,字宣,尤工陶业,所造釉色莹白成趣,如粉妆美人。……,后嗣专精窑务,至今饶氏子孙相承为业,而家焉”。这是有关记载明代著名的景德镇制瓷世家饶氏的最早和十分宝贵的材料,书中叙述的饶玉家族世承,与现今饶氏族谱大体相符。饶玉家族“专精窑务,至今饶氏子孙,相继为业,而家焉”,可见当时的瓷艺世家“饶氏青白青花”在景德镇非常有名。这一记载对研究景德镇制瓷史来说是十分宝贵的。

二、《浮梁县志》

记载1950年在浮梁县湘湖出土了一块青白釉瓷窑遗址的“元至正戊戌”纪年铭碑。上刻“大德七年三月十五日到此……至正五年三月十五日到此;至正五年四月廿又五日于此处烧窑,至正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到此;至正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到此;至正年十一月十五日到此;至正戊戌年十一月十五日到此。”该碑的发现,填补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景德镇烧瓷确切年代的疑虑。大德七年即至元27年,公元102年,烧出了质量良好的细白瓷器,由此证明了当时景德镇瓷器生产已达到相当规模,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南村辍耕录》

记载元世祖忽必烈“使八里(叙利亚)人奥都剌合蛮在景德镇造措灯,凡七载而成功”。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赐今名“青花”。这是青花瓷正式诞生并获名的开始,从此以后青花瓷正式进入瓷艺市场成为主要的瓷艺品。该书还记载青花瓷图案描绘手法,当时由大都运至景德镇的青花釉料,由宫廷画家在瓷坯上彩绘,“一时天下咸称景德镇为良器矣”。

四、《马可·波罗游记》

记载马可·波罗游中国后记述,“景德镇制器及供应用器皿之工场所在甚多,其数甚巨,其制之多,又复何可胜记。且因此,故其城中所产之陶器,不但被售于全国,且出其余绪,运贩它国,亦远至亚历山大埠。景德镇之陶器行销四方,而价廉物美,殊足使彼处之陶工困穷失业。景德镇附近,亦产良质白金。吾人所造诸器,皆为装饰甚美之品。有一类瓷器上,以金涂上其表面”。在这里马可·波罗以“一针见血”的洞察力,准确地指出了景德镇瓷艺的发达程度及其产品不仅行销全国,而且价格低廉,质优精美,冲击其他瓷艺地区的生产而使其“失业”。

五、《草堂之华笺注》

记载明代初年郑和率船队下南洋时,以“磁器二千付……以供馈奖”。“磁器”就是“瓷器”,这是记载明代郑和携带大量中国瓷器到南洋赠人馈酬的可贵材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