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瓷器出自哪里?
清代统治者重视官窑的复兴和管理,瓷器的烧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除恢复了江西御器厂(设景德镇御窑)外,又先后在广东省佛山市和福建省漳州市设立了珠山御窑和粤东、漳州御窑,形成了南、北三处官窑鼎立烧制瓷器的新格局,景德镇御窑又分为新平堡御器厂和珠山御器厂。
清代自康熙时起,民窑全面复兴,官窑空前繁荣。到了后期,由于官窑的过度烧造、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失控,再加上政治腐败,造成瓷器质量下降,终因国库空虚而使景德镇御窑于1911年清朝末年被彻底停烧。清朝统治中国204年期间,在景德镇御窑厂和广东佛山厂、福建漳州厂三处官窑烧制的官窑瓷器和民窑仿烧的官窑瓷器,统称为清官窑。从清初到清末,历时200多年,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烧造的瓷器,质量尤为精美绝伦,代表了中国历代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