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容明清瓷器艺术?
明代中国瓷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其制瓷工艺的成就,以江西景德镇的官窑瓷器为代表,在工艺技术上突出表现为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而青花又居于这四大名瓷的首位。
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对外贸易活跃,陶瓷生产取得重大发展,青花、彩瓷、颜色釉都有了进步,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显著提高。这一时期,官、民窑并重,出现了制瓷史上官、民窑争艳的局面,制瓷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句谚语,形容当时瓷器艺术的水平。所谓“州官”,指景德镇御器厂,专为皇宫制造各种瓷器。所谓“百姓”指民窑。当时朝廷的官员利用职权之便,常在御器厂烧制私窑,称“官搭民烧”或“私相烧造”。这些产品无论在造型,还是在装饰上都有官窑的风格,民窑仿造官窑器物的事更是经常发生。民窑还制造民间生活用瓷、陈设瓷、出口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