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瓷器有那几种?
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亦称龙泉窑,南方青瓷的一个窑系,窑场分布于浙江省龙泉市境内及其周边地区。因为窑场在龙泉,所烧制的青瓷釉色精美如玉,故名,有弟窑、哥窑两种类型。龙泉青瓷传统上分“哥窑”和“弟窑”。“弟窑”胎质较薄,釉层饱满,釉面开片,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最美,具有中国水墨画般的艺术效果和江南山水的特有气质,深得宋人喜爱。“哥窑”则是薄胎厚釉,釉面布满开片,黑白相间的片纹交织错落,深得宋代文人推崇。从南宋晚期到明代中期,龙泉青瓷窑场进入鼎盛时期,窑业规模之大,产品品质之精,是它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巅峰阶段。
钧 瓷
钧瓷因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的钧台,和禹王(大禹)传说而得名。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烧制工艺的独创性,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是钧瓷与众不同的特点,釉色以蓝色、紫红色居多,又称为“钧红”,俗称“窑变”,色流蜿蜒,形成自然的图画,这是钧瓷别具一格的特征。一件钧瓷,往往呈紫、红、蓝、白、青、蓝、黄诸色,变化之多,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说。由于烧结过程中诸色流动,各件器物的釉色往往错综复杂,变化万千,其中尤以被称为海棠红、朱砂红的色釉为最佳。
磁州窑
宋代磁县窑场生产出一批独具特色的白地黑彩瓷器,被人们称为磁州窑。磁州窑产品艺术风格独创,器物种类繁多,胎质粗而坚韧,呈褐色或灰白色。装饰以黑白对比的装饰为成功之笔,装饰技法有剔花、刻花、划花、雕花、镂空、彩釉等。其中黑白对比的装饰手法是以当地产的煤代替一般绘瓷用的炭黑作原料,在白色(或牙黄)的胎坯上剔刻出各种花纹和图案,然后再施透明釉烧成。其纹饰多而生动,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器物以碗、盘最多;造型古朴大方,美观实用。图案装饰广泛吸取了传统绘画艺术的技法和风格,并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民间色彩,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
定窑
定窑是继邢窑而起的白瓷著名产地。创烧于唐,北宋时进入鼎盛期,以之为窑址的河北曲阳县在唐代隶属于定州之域,定窑之名由此而来。定窑的装饰方法有划花、剔花、印花、贴花和黑釉、酱釉、绿釉、白釉黑花等。前期以刻花、划花为主,后期以印花为主。定窑白釉印花孩儿枕,是稀世珍宝,为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历史上定窑与汝窑、哥窑、钧窑、官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宋代有五大名窑,曰汝、哥、官、钧、定”,“定窑,出定州,即今直隶定县是也。……定窑之器,有白、有紫、有黑、有青、有红。然定窑之白最著名,故特以‘白’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