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瓷器与哥窑区别?
北宋官窑与哥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哥窑釉色以灰青为主。釉面开大片疙瘩 crackled glaze,有黑、黄二色。俗称金丝铁线。 宋代官窑是宋朝政府专设的官家瓷窑,共有两处。一是北宋末年(1107-1125)于汴京设立的北方官窑,即北宋官窑;二是南宋初年(1127-1161)修内司于临安再设的瓷窑,也称南宋官窑。哥窑则属当时民窑,器物有哥窑、弟窑之分,传为先有章生一,后有章生二兄弟二人,居处有哥、弟之别,故名。宋末陆深《禁中佛器记》记载:“哥窑,浅粉红、深激紫、色之浸者,谓之百圾碎,哥窑尤好”。
官窑多为素面,很少装饰,主要以釉色取胜。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米黄等色,釉色则有粉青、灰青、米黄、油灰等。釉质大开片,大开片的起因是由于胎、釉膨胀系数的差别,冷却时釉的收缩率大,拉伸应力使釉产生开裂。由于多次烧成,釉面有玻璃质感。其器多有冰裂状纹,且大纹内套有小纹,小纹中又可见红、黑、黄、绿、蓝色,这些颜色又不是在釉料中添加的,而是由于釉的裂纹反射在器物表面的光度、深浅、粗细程度不同,在各种色光影响下,呈现这些颜色。哥窑在历代古陶瓷文献中又称为巨然窑。巨是大意,然字不详。巨然窑的提出应指哥窑的早期产品。巨然窑为石灰釉,高温粘度小,器物出窑冷却后釉层较薄,釉面有很多大开片,没有紫口铁足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