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什么瓷器出名?
长沙铜官窑,又名“长沙窑”、“铜官窑”,是兴起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的"中国彩瓷之乡",位于宁乡县(现长沙市望城区),东临湘江,南枕泞水,距长沙市区25公里。
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打破了“南青北白”的瓷器色彩,把中国陶瓷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将中国彩瓷艺术流传到了世界,被誉为"陶瓷艺术承前启后的里程碑”,1998年德国打捞沉船“黑石号”出水了56556件唐代文物,5万余件长沙窑瓷器轰动了世界考古界、收藏界和博物馆界。日本德岛县出土122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贴乳钉纹罐,被评为“国宝级文物”。
唐代是中国的繁盛之邦,对外贸易极为发达,长沙铜官窑产品外销的国家和地区有东南亚、南亚、北非和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在当时还属罕见。据考证,长沙铜官窑的外销通道主要走“海上丝绸之路”。
14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新的“海上丝绸之路”,但因战争和明朝后期的海禁等,中国对外贸交流重新萎缩,加之长沙铜官窑因种种原因的衰落,铜官陶瓷也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
但随着时光流逝,长沙铜官民间制瓷技艺却并没有失传,这一古老技艺流传至今,其承载的技艺和文化成为研究中国陶瓷史和湖南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对研究中国制瓷技术的源流、中国釉下彩绘技术的首创具有重大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长沙铜官窑烧制技艺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