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用什么做的?

暨雪安暨雪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瓷器的制作需要釉料、陶土(一般是高岭土)和窑炉。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由粘土高温烧成的、表面没有施釉、具有吸水性的器物,这便是陶器出现的开始。把粘土制成符合成型要求的泥料,将泥料放入成型模具成型,成型后在12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下烧成,冷却后在器体表面过上一层釉彩。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瓷器是陶器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早在距今一、二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能制造陶器。先民们发现,有的陶器不渗水,表面光滑明亮。这正是一些富于创造精神的工匠,有意或无意采用难熔的粘土做坯和选择适宜的烧成温度及严格控制窑内气氛制造出来的,这便是釉陶。后来人们还从釉陶的制作中获得启发,用釉涂在一些坚硬的石头上,烧成供装饰用的琉璃。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逐渐找到烧制瓷器的原料(富霞石的瓷石和高岭土),并总结出一整套工艺技术,终于在西周晚期烧造出原始青瓷,东汉晚期,制瓷手工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起来,并烧造出成熟青瓷。

此后,我国瓷器生产工艺不断改进,品种和装饰技术日益增多。到隋唐五代时,南、北方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瓷窑体系,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北宋以后,出现了各种颜色釉和彩瓷。由于制瓷业十分繁荣,瓷窑星罗棋布,瓷区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更趋精美,著名瓷窑迭起,使我国制瓷工艺达到鼎盛时期。明清时期,制瓷中心南移至景德镇,成为中国及世界瓷都,出现了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的五彩、粉彩、斗彩,使我国成为闻名世界的瓷国。

由于制瓷业的极盛,加之商品交换的频繁,不少瓷器经陆路和海上两路“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传到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一些国家到中国购买陶瓷技术,学习烧瓷工艺,中国制瓷工匠还到国外传授制瓷技术,如明代末年,郑芝龙从日本返航时就带回日本工匠100余人,有的为制瓷工匠,在中国的福建窑场,即用他们所烧制的釉色命名,称为“和付”。后来在清代,景德镇也有烧制日本纹样的瓷器(外销瓷)。

在清代康乾年间,受欧洲市场对华贸易的影响,欧洲一些国家,如荷兰、英国、法兰西、德国等国,从中国聘请许多制瓷技师前往欧洲,将中国制瓷工艺带入欧洲,使欧洲许多国家建起瓷厂,产品远销世界,如著名的德国的“玛戈巴”、“西特蒙”,英国的“丹尼斯波罗”、“乔基伍德”瓷厂,当时都享有盛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