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间青花瓷有哪几种?
清代主要的民间青花窑场所产青花瓷,各有其不同的风格和特征。
广东佛山石湾窑的青花,多见大盘和大碗之类。胎体厚重,色白发灰,釉层较厚,釉色青中泛白。青花色浓重,用洗染法表现图案的层次。装饰上以绘画笔筒、笔海为主,多为山水、花鸟、鱼藻。
福建漳州平和窑青花,胎体厚重,胎质灰白或灰黑。釉色青中闪黄。青花色调灰黑。纹饰粗犷,图案大都为折枝松竹、菊瓣纹、团龙鱼身纹、八仙、麻姑献寿等,构图严紧,层次清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福建漳州南靖窑青花,胎体厚重,胎质较粗,釉色青而泛黄,青花色调浓重,笔法粗放,布局紧凑,构图严谨。龙的造型爪短身细,龙尾似问号。常见的图案有龙穿花、凤穿花、鲤鱼、寒雀踏梅、仕女游园、婴戏等。
浙江玉田窑青花瓷,胎体较沉重,胎质坚硬,釉色白中闪青。青花色较淡雅。图案中人物居多,山水花鸟少见。构图繁密。龙的爪子长而平,龙尾短,龙发短而不分叉。
江苏淮安板闸窑青花瓷,胎体厚重,瓷质较细,釉色青而闪白。青花色调偏灰。纹饰粗犷。图案以龙穿花、鱼藻和人物故事为主。龙发分三叉,龙身细长。笔法洗炼,笔意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