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穷款值钱吗?
在当今一些书画拍卖会上,时常有大幅书法仅以穷款(指只有款而无标题和印章)拍出天价,或以天价拍出的大幅书法仅有穷款的现象,究其原因,应是款识不规范所造成的。一幅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款识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款识规范完整,能衬托和提升作品的品位,而款识的不规范和简陋,不仅降低了整个作品的艺术价值,甚至会影响作品的档次、销路及价位。因此,款识规范对于书法创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款,又称款识,款记、款书等,狭义来讲,就是落款,广义的款则是指在书法绘画作品中作者留下的题记和印章。款有单款,双款之分,也有仅盖印章不题字的。单款是指书画作品上只落作者款记的,这种形式一般用于较为完整的大幅作品;双款为请人书丹或作画,在其作品上不仅落款,同时还要请人写上上款。上款一般是指将作品送给谁而书写的款,上款可依具体情况书写,位置在作品的上端,字要较题款字稍小,字行也不能超过画面;下款一般指作者款,在下款中除具时间、地点、姓名外,有时还加作者的别号印章室名等。
在一幅作品中除上、下款外,有时还要写一些如“惠存”、“雅属”、“嘱书”、“正字”、“指教”、“补壁”、“粲存”等短语,这些短语又称为谦词。如题写上款时,前面加“仁兄”、“道兄”、“契兄”、“学长”等,后面就用“雅属”、“正字”、“教正”、“大鉴”、“清览”、“雅评”、“教正”、“指谬”、“哂正”等词,这些用语叫敬词。
我们通常见到的落款有年款、月款、月日款、年月款、年月日款、时款、地款、诗词款、引款、记事款、书赠款等,这些款式在大的方面都很规范,如写“年款”常见的“民国”、“庚辰”、“八十年代”等。在小的方面有些书法作品款识不太规范。主要表现在:一、写作品时间时有长式,有简化式。长式是指作品落款时用“公元”加年、月、日,或“中华民国”加年、月、日,或干支纪年法,如“甲申年春月”,或干支年加月、月日,或“庚辰年秋月”等,这些款识都是规范的。有些作品款落“九九年冬月”,或“三四年五月”,又有些作品款写“一九年六月”,或“七八年冬月”,以上这些款识就简陋而不规范了。二、写上款时,多见作品有“××仁兄雅属”,或“××仁兄惠存”,但常见作品又有“××兄”、“××同志”、“××老师”、“××书记”、“××先生”等款词,在这种款词后面可加“雅属”、“惠存”、“正字”等词,这样的落款就规范多了。三、一般常见作品在上款时少题地址姓名。四、在年款后多用“时”、“书于”等词,而在写“时”字款时,常见简陋用法,如“×年时”,这就不规范了,应该用“×年×月×日时”,或写“×年×月时”,这样的款字比较完整规范。五、常见作品在年款前少用“岁在”、“写于”、“书于”、“××年书”等词。六、常见落款时没有考虑好的字距,款识章法不美。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书法作品是经过作者反复创作而生成的劳动成果。规范落款是书法创作者必须做到的,因此,创作一幅作品,要花时间和精力在款识上,书写好款字,设计好款字的字数、字距、大小、上下款的位置,务使款识精工、严谨、规范、自然,使作品完整、和谐、高雅,真正使款识成为作品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