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古画的作品称什么?
赝品,亦称伪作假造品,指有意冒充他人所作的作品。其性质和仿作有所不同,仿作的目的主要在于练习创作或以图自娱;而制作赝品的目的则在于牟利,是诈欺行为。中国绘画作品,自宋代始,赝品问题逐渐严重。历代名家名作流传到明清两代,已为数寥寥,许多书画家、古董商、收藏家或鉴赏家遂将自己真迹或他人作品,精心地制成仿作,并故意加以破损,装入古旧裱褙,有时并伪题前人收藏、鉴赏印章或题记,甚至作伪作者的款印、画风也竭尽仿作技巧,几可乱真。
历代的名家伪作很多,唐、宋、五代作品流传至今的,已很难找到真品。尤其在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随着日本和港台古董商大量收购中国古画牟利,作伪之风异常盛行,许多水平非常高的伪作赝品涌现出来,如张大千请日本专家把仿作的山水画染成古旧色,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古画的鉴定中,辨别真伪是个很复杂的课题,它需要具备丰富的鉴别经验以及对中国绘画史、风格发展史和各时代代表画家的专史等有广博的知识,同时还要熟悉各个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材料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