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宗的作品德化?

苑芝橘苑芝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德化窑始于宋代,烧制粗瓷,产品有碗、碟、壶、军持、粉盒、灯盏以及塑像等。瓷胎较粗,瓷胎以浅黄或灰白色为主,釉色青白带黄,也有青中带绿者和米色者。釉面不够平整,时有小开纹出现,器物内有少许乳浊现象,釉不够莹澈。瓶、罐之类器物的底部露胎,呈浅红色。军持,盘口短颈折肩,球腹下设圆筒状长流,平底。壶肩部镂一竖长圆孔,内套一小圆筒与壶内相接,有盖,盖顶作喇叭状。造型别致,构思奇特,兼有注水和滤水双重功能,为伊斯兰教徒祷告前盛水用的洁具。此件器物的颈部刻有一周仰莲瓣纹,肩部刻有折枝莲花纹,纹饰粗犷豪放。

明德化窑何朝宗款渡海观音像

德化窑至明代中后期,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外销瓷的重要产地。德化瓷以白著称,俗称猪油白、象牙白,享有“中国白”的美誉。所制佛像题材造型,衣纹组织巧妙,线条自然柔和。明代德化窑最负盛名的瓷塑家是何朝宗。他所塑的观音、达摩像、文昌帝君等,刀法熟练,妙趣横生,风格清丽潇洒,独步当时。所作瓷塑在国内和世界各地均有收藏。日本陶瓷鉴赏家奥仓佐太郎,为朝宗像专制一盒,盒上题曰:“天地一炉,阴阳一炭,化育万物,皆在中也。何朝宗能于造化中夺神功焉”。德化窑以雕塑佛像见长,它吸收泥塑、木雕、石刻造像之精蕴,创造出质极精良,形神惟妙的塑像艺术珍品。明代德化白瓷,以其纯净莹润的象牙白、娴熟流畅的雕塑技巧、含蓄传神的绘画风格,跻身于我国传统艺术精品之列。

清德化绿釉堆塑梅花纹瓷笔筒

德化窑以生产白釉瓷器著称于世。宋、明两代是德化窑的产瓷高峰时期,清代以后德化窑逐渐衰落,但仍持续生产到晚清时期。宋元两代德化窑在继承五代制瓷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窑场分布之广,产量之大,规模之空前,为德化窑历史所罕见。德化宋元瓷业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了乳浊釉瓷,这是我国古瓷制作的又一项伟大发明,它所烧制的象牙白瓷,呈色温润如玉,历来被世人称誉,在中国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74年秋,德国慕尼黑市的“中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个题为“中国的白瓷”的陶瓷珍品展,共展出49件展品,其中有36件是中国景德镇的青花和各种彩绘瓷,2件是日本的瓷皿,11件是象牙般光润的德化瓷,足见德化瓷在世人眼里的珍贵,尤其是宋、明时期的德化象牙白瓷更为稀贵。德化窑在当时国内和国外的畅销,与其质地精良外,另一个原因是德化毗邻沿海航线,海路运输便利。这些精美的德化象牙白瓷,从古海船沉没于大海中的大量遗物看,主要产于宋元之间。明代德化瓷在宋元瓷业发展基础上,除继续生产青瓷、黑釉瓷和白釉瓷外,新烧制的青花瓷和五彩瓷等品种日趋精美。

元代德化窑青白釉荷叶盖罐

德化瓷与江西景德镇和福建建阳的瓷器在元朝同负盛名,元明两朝曾先后在德化设厂烧造瓷器“供军用”,因此德化窑场的规模和产品产量更加宏大。德化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外销日本、东南亚等国,深受喜爱。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物部》中称“天下白陶器有二:一出自福建德化。”清·乾隆年间人黄锡琳,于乾隆十五年游大冈山,见窑址累累,窑灰堆积成山尚不泯没,曾为此赋诗曰:“德化名冈碗有声,而今斑剥混柴荆。何当再整前朝焰,万古江山一窑成。”清人徐松在其《清高宗实录》中亦有记载,当时东南亚的暹罗、乌城、红毛(荷兰)等国,曾派人到清政府朝贡,因该贡船“回程过广东时,商购德化器皿,请准解往各国”。朝廷允准后,“准以所购德化等器,随贡班带至各省贸易,以便回国”。由此可见,德化窑在明清时期的产品外销,已列入这些国外朝贡清帝国贸易货物品的正式贸易经营之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