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共有多少角币?
清代的角币,主要有制钱和当十铜元二种。
制钱是清末货币制度中最为重要的辅币。光绪二十年(1894年)前后,清廷颁布了《清国币制则例》,规定中国币制采用银本位制,以银元为主币,铜元为辅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铸铜元。
其制钱以“光绪通宝”为牌记,分为小平、当五、当十3种。除铜外,还有铁钱。制钱重量轻而有损通货职能,其量极大。如宝源局(户部所在地)光绪通宝每千枚重9斤8两,而“同治通宝”每千枚仅重9斤2两
清代的角币,主要有制钱和当十铜元二种。
制钱是清末货币制度中最为重要的辅币。光绪二十年(1894年)前后,清廷颁布了《清国币制则例》,规定中国币制采用银本位制,以银元为主币,铜元为辅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铸铜元。
其制钱以“光绪通宝”为牌记,分为小平、当五、当十3种。除铜外,还有铁钱。制钱重量轻而有损通货职能,其量极大。如宝源局(户部所在地)光绪通宝每千枚重9斤8两,而“同治通宝”每千枚仅重9斤2两